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便民 > 正文

2015年中招方案发布 符合条件进城务工子女可报当地所有高中

2015-03-06 17:57:17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宁德蕉城在线(郭文辉)3月5日,记者从蕉城区教育局获悉,宁德市中考中招方案于日前正式发布。与往年不同,今年中考时间有所调整,为6月19日至6月21日。同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得到落实。

 

考试科目、考查形式及时间安排

 

  语文、数学、英语考试时间各120分钟思想品德、物理考试时间各90分钟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考试时间各60分钟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为闭卷考查,思想品德、历史为开卷考查,体育考试、物理实验操作和化学实验操作考查采用现场测试。

 

考试科目分值与等级公布
 

 

  语文、数学、英语分值各为150分,其他七个学科分值均为100分。语文、数学、英语考试成绩按原始分公布;物理、化学分别以卷面成绩的30%、20%换算成分数,并按等级记载,同时公布等级和换算分;思想品德、历史、体育和初二的地理、生物考试成绩按等级(A、B、C、D)记载,只公布等级,不公布原始分。

  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学科的卷面原始成绩85-100分为A级,70-84分为B级,60-69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各县(市、区)各学科A级人数应不少于本县(市、区)与考数的20%,达不到时降分至20%止;B级以上(含B级)人数应不少于与考数的70%,达不到时降分至70%止;C级以上(含C级)人数应不少于与考数的90%,达不到时降分至90%止。缺考不记等级。

  因缺考、复学、回原籍报考以及由其他设区市转入等原因,首次参加我市地理、生物考试的2015年初中毕业班学生,其地理、生物成绩参照上述办法执行;因初二地理、生物成绩不合格或不理想而重考的考生,其地理、生物成绩按B、C、D三个等级记载,换算办法:重考卷面成绩70分以上为B级,60-69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参加两次考试的考生取其中等级高的成绩作为该学科毕业升学成绩体育考试共3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三项计300分,再折算成A、B、C、D四个等级。270-300分为A级、225-269分为B级、180-224分为C级、179分以下为D级。考查科目成绩只定合格、不合格两档。

 

 

录取总分由四项相加组成
 

 

   录取总分由“语文、数学、英语的原始分”“物理、化学的换算分”和“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的等级奖励分”以及“照顾分”四项相加组成。

  语文、数学、英语的原始分: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卷面分数的相加值。

  物理、化学的换算分:理、化学科分别以卷面成绩的30%、20%换算成的分数。

  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的等级奖励分:思品、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成绩达到A等级的,每科奖励5分;达到B等级的,每科奖励2分;达到C和D等级的,不享受奖励分;地理、生物重考的,不享受奖励分;体育免考的,不享受奖励分。

  照顾分: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宁德市教育局关于调整2009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照顾政策的通知》(宁政办〔2009〕77号)和《宁德市教育局关于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级中学的优待办法》(宁教中〔2013〕37号)的有关规定,对照顾对象所照顾的分值。

 

符合条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可报考当地所有高中学校
 

 

  据了解,今年在我市各县(市、区)初中学校九年级就读,且有三年完整学籍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可在就读学校报考当地所有高中学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不足三年当地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可报考当地所有高中学校,如果当地一中未面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招生,需经当地招委会研究决定。

  为了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将部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数(指正取生)的50%用于定向招生,定向招生指标分配到所有初中学校。招收定向生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正取线下30分(含30分)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对于县域内定向生计划数无法完成的个别县(市、区),经当地招委会研究,可对农村初中定向生进行降分录取,但最低不得超过线下50分。继续推行优秀初中毕业生免试推荐(保送)升学,将部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指正取生)的10%用于招收保送生。

  民办高中的招生计划纳入各县(市、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民办高中的招生计划、录取条件、办法和招生范围由学校自行拟定,报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后(其中跨县市区招生需征得宁德市教育局同意)在志愿填报前向社会公布。

  此外,方案还对其它中考中招有关工作事项做了详细安排,市民可登录宁德教育网查看。


责任编辑:SUSHI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