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歌、畲拳…… 金涵让非遗在畲乡校园里“活”起来~

近年来,金涵畲族乡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工程,积极拓展教育新路径,通过观摩、体验、实践、创编等形式,不断探索适合青少年的非遗传承之路,让沉睡于书页间的畲族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活”起来、传下去。

在蕉城区民族实验小学,学生们围坐在畲族“双音”代表性传承人雷清梅身旁,认真聆听、模仿独特的发声技巧和悠扬旋律。“跟着传承人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感觉畲歌特别有味道,高低声部像山泉一样好听!”一位四年级学生在体验后兴奋地说。近距离感受原生态畲歌的魅力,让孩子们对这项古老艺术的韵律之美和畲族语言的精妙有了真切体会。

课堂之外,京剧、地方戏曲等传统艺术也纷纷走进金涵校园。传承人们悉心指导孩子们唱腔、身段,在一招一式的体验中,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悄然浸润心田。如何让非遗不仅停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更能融入他们的精神成长?民族实验小学率先示范,精心创编了《畲家百草》《金溪畲韵》《畲娃梦》《闽东畲族革命小故事》等系列德育校本课程,将畲族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从低年级的图文故事、手工操作,延伸至中学阶段对文化历史的深度探讨,使非遗成为滋养学生品德的重要源泉。

文化传承,关键在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教学专业性,金涵畲族乡创新推行“学校教师+校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双师”模式。乡里建立了校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据库,组织校内教师向传承人拜师学艺,实现校内校外“双向奔赴”,确保非遗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同时,将非遗传承的触角延伸至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里童谣传唱、舞蹈模仿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文化认同的种子在幼小心灵早早生根。乡内丰富的畲族文化资源,如畲族展陈馆、中华畲族宫等,也被充分激活为“第二课堂”和研学基地,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动手操作,更直观地触摸和感知畲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如今,畲歌、畲语、畲族剪纸等已是金涵畲族乡校园里的常态化教学内容。每逢“三月三”等畲族传统佳节,校园更化身为文化盛会,畲族体育竞技、畲族美食品尝等活动轮番上演,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沉浸式体验本民族文化,文化自信与认同感油然而生。
“非遗进校园,是对优秀传统的守护,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播种。”金涵畲族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非遗进校园”内涵,搭建更广阔的非遗交流平台,通过举办成果展示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促进校际、区域间的互动互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畲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一代的血脉中生生不息,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亮丽文化薪火。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点击排名
- (2025-03-17)音乐点亮童年梦想!社区开展少儿公益口琴课
- (2025-01-19)守护游客的每一分安心!金涵畲族乡开展上金贝
- (2025-01-14)专家下基层!蕉城群众健康添“医”靠→
- (2025-01-12)共迎幸福未来!金涵畲族乡举办这场活动……
- (2025-01-11)紧绷“安全弦”!金涵畲族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
- (2025-01-11)丰富民生添活力!这里的体育活动中心建成啦~
- (2025-01-11)“这里就像自己家”!这个党群服务站揭牌启用
- (2025-01-01)红果坠满园!快来金涵上金贝开启“莓”好之旅
- (2024-12-17)事发金涵!两男子坠谷,多方合力“警”急救援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