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黄田村古法红糖“熬”出甜蜜日子~
隆冬时节,走进蕉城区赤溪镇黄田村,清冽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香甜。在雁乐溪畔的一座制糖厂内一片热火朝天,师傅们忙着收蔗、榨汁、熬糖......有条不紊地按照古法工序加工蔗糖,以熬制出最地道的古法红糖。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15px 10px 4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ackground-image: url(" https:="" mmbiz.qpic.cn="" mmbiz_png="" ljib4so7yuwh0dwy6vmnqkq5ftxf76ytgu7dnn7hdwbb3clnqsxdkfyjkwwnehpxduy0ya3q5urh0013blj2una="" 640?wx_fmt="png");" text-align:="" center;"="">
近年来,黄田村充分利用传承下来的古法制糖技艺,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种植甘蔗发展红糖产业,在传承古法制糖的同时,有效拓宽当地村民就业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随着春节临近,利用传统工艺熬制的红糖,备受消费者喜爱,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走进制糖厂内,一股香甜的气息扑鼻而来。今年76岁的黄孝呈老人是村里年纪最大的古法制糖传承人,他告诉记者,“今年的糖蔗甜度高,出糖质量好,随着红糖制作技艺的日渐成熟,今年糖厂的总产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据黄孝呈介绍,制作红糖首先要将甘蔗碾压,压出的蔗汁去除杂质后,以小火熬煮1到2个小时,期间不断搅拌,让水分逐渐蒸发。高浓度糖浆冷却后凝固成固体块状粗糖,即是红糖。按照古法工序做出来的红糖既保持甘蔗原生态的营养,又带有一股焦糖的味道,清醇可口。
说话间,糖浆在“五口连锅”里咕噜咕噜冒着泡,整个糖坊里蒸汽弥漫,充溢着蔗糖的香甜。黄孝呈老师傅手持长勺,不停地搅拌着糖浆,糖浆从第一口锅的青褐,到第二口的黄褐,到第三口第四口第五口锅,糖浆越变越少越浓稠,褐黄渐渐递进成了焦黄。当第五口锅中的糖浆沸腾到出现当地人俗称的“牛眼睛”现象时,就可以起锅了。
“我们的古法红糖不添加防腐剂、色素剂,都是用新鲜甘蔗熬制出来的。”红糖坊负责人黄孝星介绍,这些红糖除了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厦门、广东等地。
黄孝星说,糖坊生产红糖大约为两个月时间,主要以熬糖和加工包装为主,今年可生产古法红糖20吨左右。同时,安排了村里的10余名脱贫户就业,不但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每年还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益。
据了解,从2021年12月20日,起锅熬出的第一锅红糖起,糖坊生产的2吨红糖目前已全部售空,其中大部分销往厦门、泉州等地。自那之后,师傅们每天忙碌在生产一线,少有停歇。
从早上五点开工,有时候黄孝星和师傅们要一直忙碌到深夜才能结束工作。不过,忙碌的工作却也“熬出”了甜蜜的生活。
黄孝星说,下一步,糖坊将融合观光旅游、体验农家乐、红糖制作等,发展建设成一个古法红糖制作体验基地,让更多的人看到古法红糖的技艺。

蔗农在蕉城区赤溪镇黄田村的一处甘蔗林里收割甘蔗,准备送往制糖厂榨汁。叶伏国摄
工人正往锅炉里添柴火。叶伏国摄
手艺人黄孝呈在熬制甘蔗汁。叶伏国摄
黄孝星搅拌糖汁观察熬糖程度。叶伏国摄
手艺人黄孝呈正在搓“糖蛋”,观察糖浆熬制情况。谢泉兴 摄
黄田村古法红糖的制作技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年进入十二月,村民就忙着收割甘蔗,经过榨糖、煮糖、打火、起锅、打糖等工序制作出香甜美味的红糖。
黄孝星将熬好的甘蔗汁倒在草席上冷却。叶伏国摄
黄孝星用钉耙将冷却的糖浆划开分块。林浩宁摄
工作人员正在将手工红糖成品装箱。谢泉兴摄
工作人员正将制作好的红糖成品分装进罐子中。叶伏国摄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点击排名
- (2024-03-02)助力春耕!蕉城科技特派员去了→
- (2024-06-28)花椰菜科技小院是什么?一起去赤溪看看→
- (2024-07-15)邀您甜蜜一“夏”!葡萄界的“爱马仕”来了~
- (2024-07-17)桃香四溢!蕉城老区村果园缀满“致富果”→
- (2024-08-07)好事“花生”!他们乐享丰收→
- (2024-10-17)正是吃柚好时节!赤溪三红蜜柚吃过没→
- (2024-11-02)“小屏幕” 撬动 “大市场”!这个直播间解
- (2024-11-22)记住乡愁|今日小雪,相约康养福地赤溪村,邂
- (2024-11-25)蕉城鹅元素文创空间,你打卡了吗?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