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专栏 > 疫情防控 > 正文

驰援泉州方舱日记

2022-04-02 17:59:00 来源: 大梦蕉城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片

 

周光亮: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就出发……

有勇敢,有坚强,也有不为人知的疲惫与孤独……今天是宁德人民医院检验科技师周光亮援泉的第12天,每日在方舱30度的闷热中,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谨慎细致地处理阳性样本,对他而言,这既是在冒着感染风险的边缘走钢丝,也是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前线冲锋陷阵。

工作期间,周光亮始终在实验室窄小的环境中工作,与阳性样本“近距离”接触,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最多时一天完成7200份样本的检测。前所未有的压力化作日记中质朴的言语,字里行间,是努力,是积极,是希望。

图片

3月14日,星期一,晴

宁德市卫健委派出一支由15人组成的核酸检测支援队执行援助泉州抗疫任务,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匆匆收拾下行李就出发了。

图片

下午3点左右到达泉州预订酒店与其他队友汇合,办理入住和短暂休息。当晚7点前往方舱基地。由于我们和莆田队、福州队是最早到达基地的三支支援队,基地负责人安排我们在方舱一实验室,三支队伍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检测。因为方舱实验室今天才搬迁到基地,防疫物资和生活设施都还没准备到位,我们的队员经过分工和培训后也帮忙整理物资和布置场地。

夜里12点回酒店,奔波了一天好好睡一觉,明早还有任务呢。

3月18日,星期五,晴

15日至18日,我们队伍负责8:00~16:00这个时段的检测任务。

通过分工安排,分拣区两人负责样本接受和清点;一区试剂准备区1人负责试剂配制;二区分杯区5—6人,负责样本的分杯、质控品的配制、初筛阳性后的双试剂复查、阳性样本的保存和阳性样本的登记报告等工作;三区提取区2人负责分杯后样本的提取和反应体系的配制;四区扩增区1—2人负责核酸结果的查看,对阳性样本通知重新分杯提取后双试剂复查。

图片

这几天我都是负责进入二区分杯区,三级防护是标配,包括穿着连体防护服,戴上手术帽、N95口罩、双层手套、鞋套和防护面屏。虽然现在还是春天,但这几天有些炎热,基地的方舱铁皮房都是露天放置的,室外接近30℃,穿着大白防护服一点也不轻松,脱下防护服里面的手术衣经常被汗水湿透。进入方舱前1个小时也不敢多喝水,上厕所也是一件麻烦的事。

分杯区内部空间狭长而拥挤,常常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都是站立着的,难有坐下休息的间隙。四台分杯系统和生物安全柜运转、报警的声音在舱体内部交织环绕,耳边永远是嗡嗡轰轰的蜂鸣音,体验相当糟糕。这些天每班次检测6500例样本,虽然我平时也有参与科室新冠核酸检测日常工作,但像这样进行短时间高强度连续检测还是感到精疲力竭。好消息是二舱、三舱实验室陆续启用,援助队伍逐渐壮大。

图片

3月21日,星期一,阴

19日至21日,我们队伍负责0:00~8:00这个时段的检测任务。夜班不好熬,好在伙伴们经过这几天的配合越来越有默契了,我们分杯区的工作总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这两天发生了两个悲剧,一个是支援威海的白晓卉主任突发心脏疾病离世,另一个是东航发生坠机事件。看到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修时的带教戴宏老师发的朋友圈:生活总是来来往往,千万别等来日方长。心里多有一些感触,要珍惜所有心怀感恩。

图片

3月25日,星期五,阴

22日至24日,我们倒班到16:00~0:00时段。基地的工作愈发上道了,每道工序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为我们这个队伍点赞。好消息是23日轮休一天,24日马不停蹄检测7200例样本,为援泉十天以来检测数最多的一个班次。

来泉州的这十多天,每天8个小时的方舱实验室工作,下班回到酒店的第一件事是上卫生间,然后洗漱、吃饭。随后,给家人给领导报平安,再打开手机浏览疫情的新闻。每当有来自家人、同事、朋友、院领导的关心、问候和鼓励,心里倍感温暖。感激每一个人的关怀和帮助,保证完成任务平安回家。面对疫情,乐观坚强、守望相助是我们共同的选择。疫情之下,做我们能做的,做我们该做的。

周光亮 记于泉州海峡体育中心2022年援助泉州抗疫联合检测方舱基地。

 

 

【又讯】陈爱灼:黑夜终将逝去,黎明即将到来

3月26日,星期六,雨

时光如白驹过隙,支援泉州抗疫已经第13天了。

从紧急驰援抗疫的匆忙,到团队刚开始的努力磨合,再到今天的默契配合,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紧张、认真的工作,确保检测的每个环节准确不误,保证检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大批量新冠核酸检测任务。

图片

团队合作完成大批量的核酸检测,除了实验室内的检测工作外,实验室外面的外围后勤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标本数量的清点、核对、运送,阳性样本的登记处理,实验需要的试剂、耗材、实验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等,都需要工作人员处理。

图片

不管天气是艳阳高照还是淅淅沥沥的下雨天,大家总在无怨无悔的忙碌着、坚守着。我们都是好样的,为我们这些“隐形”的、与病毒近距离接触的检验人点赞。

三月的天气变幻无常,昨天还是艳阳高照,今天却是断崖式的降温,方舱基地的领导、领队总是第一时间给我们提供衣物、药品,保证物资充足,解决我们的生活不便之处,太贴心了。

每天工作之余,打开手机,我经常都能收到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的关心和问候,他们担心打扰我们工作、休息,往往是通过微信发来问侯,此刻总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久久不能散去。每当听到孩子用稚嫩的声音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内心也总是泛起层层涟漪。妈妈是医务工作人员,疫情当前,妈妈有义务和责任奔赴前线,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相信孩子也能够理解妈妈不能陪伴在身边的原因。

夜深了,听着窗外的风雨声,还有许多的医务工作人员奋战在一线,坚守岗位,为每个人的家筑起铜墙铁壁的防线。

“大白”们,辛苦啦!相信黑夜终将逝去,黎明即将到来!

 

来源:新宁德客户端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