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专栏 > 疫情防控 > 正文

【抗疫一线】社区“十八般武艺”助战“疫”!共筑基层“防疫墙”→

2022-04-05 17:43:00 来源: 大梦蕉城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褚子强
图片

金涵乡:金溪社区

 
 
4月4日上午,在金涵小区一期的公共区域,金溪社区的志愿者正在有条不紊地布置应急核酸采样点,以备不时之需。

 

图片

图片

图片

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钟昌玉介绍,目前全社区设置4个网格8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每天检测12个小时,每个采样点设置2名核酸检测人员,每天采样1100人左右,两天检测可2200人。同时每个采样点配备桌椅5套,测温枪1个,水银温度计5个,帐篷5个,照明灯5个,电线50米,插排5个,消毒液10升,警戒线700米,乳胶手套40个,防护服5套等,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图片

 

此外,记者跟随相关工作人员的脚步走访了社区医疗物资存放点,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存放点占地200多平方米,目前存放了帐篷、防护服、口罩、标识栏等部分防疫物资,后续存放点还将存入更多物资,充分保障防疫各项工作开展。
全面部署,一个环节不落,重点突破,让老年人享受温暖。钟昌玉表示,目前社区在入户摸排、接种宣传、测温扫码已火力全开,每个环节都做了周密部署,做到人员流动详细把握,疫苗接种反复宣传,测温扫码必测必扫,全面强化了社区防疫工作,使社区安全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如何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一直是我们的一个重点工作,我们社区的老人非常多,他们行动不方便,来社区询问疫情有关的事务时,往往比较吃力,因此我们设立老弱服务专区,帮助他们快速处理事务。”钟昌玉说道。

图片

图片

记者在现场看到,社区服务大厅入口的左手边,挂着“老弱服务专区”的醒目横幅,工作人员正在核对数据。

 
“非常感谢社区设立的这个专区,帮助了我很多,我年纪的了身体不太好,走得慢,原先过来时常常遇到需要排队的情况,排队时间一长人就会有点难受。自从有了这个专区,我就几乎没排过队了,工作人员会马上帮我处理问题,还会关心我的身体情况,耐心细致讲解关于防疫的问题,比如黄码误判这种,让我感觉心里有股暖意。”社区居民张大爷说道。

 

图片

 

重点突破,凝聚合力,让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休闲室,来自宁德市农业局等共建单位的几名志愿者正在紧张有序地对人员信息进行整理。
 
“非常感谢共建单位的帮助,这段时间陆续来了近百名的共建单位志愿者,为我们持续注入‘红色血液’,缓解了我们的工作压力,也让我们的各项防疫工作得到了巨大提升,防疫能力持续强化。”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美希一边核对居民信息一边对记者说道。记者了解到,目前社区所有工作正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许多工作人员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不超过6个小时,经常需要加班至深夜,同时还要处理紧急事务。

 

图片

 

李美希表示,当前防疫形势依旧严峻,防疫工作任重道远。尽管如此,社区还是会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各项防疫要求,落实好各项防疫工作,科学织密疫情防控网,坚实筑牢防疫“屏障”助力蕉城防疫工作开展。

 

图片

蕉南街道:荷园社区、芦坪社区

 
 
“这个卡片很不错呀!有了它以后我就知道怎么联络我们社区的干部了!”4月5日上午,荷园社区内的一户住户的门前,荷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吴清屏正拿着一叠“名片”在做入户摸排工作。

 

图片

 

“这些卡片每一张都印着我们包片干部的电话,设计简单,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居民快速联系到干部,确保出现突发事件时,干部可以及时出现在居民身边。”吴清屏告诉记者,这些卡片她已经发了上千张,居民们也很喜欢这种“名片”,每次入户宣传时居民总是忍不住多要几张,当作备用。
 
社区居民张女士则表示,“名片”虽小,“能量”却很大,日前社区中有居家隔离患者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多亏通过“名片”快速联系上了社区干部,及时进行处理,方才没有出现什么意外。同时,很多之前有居家观察生活的邻居在居家时备受煎熬,都是通过“名片”与化身“话务员”的干部们电话交流,心情才逐步稳定了下来。

 

图片

 

此外,荷园社区还紧急定制了上千份的调查问卷,居民们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快速进行填写,极大推进了社区全面摸排速度。

 

宣传用巧劲,服务有温度。社区工作人员的用心让小物件汇成暖流,让居民安心,同时他们也各展所长,用自己的方式,让居民感动。
 
图片

 

“好的,您的情况我大概已经了解了,您放心,社区一定会帮您解决问题,我正在骑车,下车后立马给您回电话!”相同时间,不同地点,芦坪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仰彬正头戴钢盔,身着志愿者服装,一边拨打电话回复社区居民疑问,一边骑着电动车,穿行在社区的小巷里。

 

“一天大概有四五个小时我都穿着这身衣服,在这些小巷里跑来跑去,社区的同事经常说我像个穿着志愿服的‘外卖员’,没办法我们社区人多,老人也多,还有很多大车不好走的小巷子,所以我喜欢骑着电动车更方便。”张仰彬笑着对着记者说道。此时的他刚送去一户次密接人员,然后戴上头盔,准备再次化身“外卖员”,前往下一个移送人员住所,送上自己的暖心服务。

 

图片

 

记者了解到,蕉南街道芦坪社区包含流动人口在内共计约有两万人,同时覆盖面积也十分大,是蕉城“第一大”社区,这无疑为干部们的工作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尽管工作是比较累,经常熬夜到一两点,但是党支部张书记总是会和我们说要多花心思在细节上,多用一些贴地气、暖人心、易理解的方式去做我们的工作,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让群众感受我们工作的温度。”工作人员说道。

 

图片

 

此外,“调解员”“快递员”“送餐员”,面对居民不同的需求,社区工作人员使出“十八般武艺”,努力担任各种角色,想方设法尽力解决群众需求,为他们送上最满意的服务,也赢得了居民的“满堂喝彩”。当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社区居民后,居民们都表达了对社区工作的高度肯定。

 

蕉南街道负责人表示,无论何时居民的需求始终是街道工作的重点。街道后续的防疫工作依然会围绕严格高效、有序规范要求开展,但是在保持效率的同时,街道也会多花心思在如何服务老弱人群上,让“温暖度”融入“加速度”,更好地助力登记、接种、核酸检测等防疫工作,助力蕉城防疫工作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