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微讯 > 微讯 > 正文

在宁德,有一种幸福会来敲门

2015-04-10 11:05:49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在宁德沿海一带,从唐代起就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世代以船为家,以讨小海为生,被称为连家船民。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连家船民搬迁上岸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由此拉开了“分期分批、全面搬迁”上岸定居的序幕。

 

  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实施让连家船民上岸生活的造福工程,经过多年努力,改善了全市连家船民的生存状况。例如,蕉城区有8个连家船民村,共2521户、1.09万人,在政府的帮扶下,这些昔日生活飘摇的连家船民一度全部上岸定居。然而,扶贫任重道远。上岸后,由于房屋不够居住、不习惯在陆上谋生等原因,陆续又有一些连家船民重返海上生活。

 

  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不断夯实扶贫的基础条件,让这些连家船民再次上岸,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屋。在宁德各级政府接力扶贫下,上岸的村民们自强不息,实现了“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迎来了幸福的生活。

 

搬进新居笑开颜

 

  日前,记者在鳌江村“船民安居工程”点看到,一排排新建楼房拔地而起,新居门前高挂大红灯笼,家家户户还沉浸在上岸定居的喜悦中。

 

连家船民翁云娇和家人在新居里看电视

 

  “春节前,我们搬进了新居,结束了海上漂泊的日子,又喜迎父亲六十大寿。在新家宴请亲朋,感觉真好!”在连家船民连瑞财家里,他的妻子唐兵玉高兴地说。

 

  “虽然镇里采取贴息贷款的方式扶持我们发展龙须菜养殖等,经济有了好转,但漂泊海上的日子让我们没有安全感,购物、就医、孩子上学等非常不便。”唐兵玉告诉记者,政府统一规划设置每户占地60平方米的安置地,免费建好房屋地基,还逐步完善水、电、路、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她家只掏15.8万元就建成三层半的房子。

 

  近年来,蕉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船民安居工程”建设,采取了“船民安居工程”与鳌江“二级渔港”建设分离的施工模式,鳌江“船民安居工程”项目分“船民造福工程”安置区、通往安置区道路及配套用地、“鳌江二级渔港”三个部分建设,优先建设船民安居工程,目前已完成船民安居工程三层半32栋、两层20栋、一层70栋,大部分连家船民已入住。

 

二次上岸忆往昔

 

  “渔民解困春风暖,上岸定居党恩长。”连家船民翁云娇三层半的新居门前,这副对联十分亮眼。记者步入新居,只见客厅、厨房设计合理,沙发、电视、炊具等一应俱全,翁云娇正和来串门的妹妹拉家常,室内清茶飘香。

 

翁云娇等连家船民曾经居住的吊脚楼即将拆除

 

  翁云娇与丈夫陈仁取的祖辈都是连家船民,两人婚前,陈仁取一家已经搬迁上岸,住进造福工程提供的房屋。但随着两个孩子出生以及陈仁取的兄弟相继成家,陈家的房屋已无法满足居住需求。而鳌江村地少人多,陈家经济又困难,实在无力再建新房,无奈之下,2005年,陈仁取携妻带子在滩涂上搭盖棚屋,住进了吊脚楼。

 

  为彻底解决连家船民因贫困、住房紧张等原因重返海上的难题,蕉城区委、区政府按照“自主管理、个体委托、连体建设、统一完成”的模式实施“船民安居工程”。根据连家船民不同家庭人口情况,规划设计占地面积为60或80平方米不等的建设模式,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还建设“五保幸福园”来安置特困对象。

 

  蕉城区以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为原则,除了八都海星和三都南澳、青澳、虾荡尾以自建为主,漳湾镇鳌江村主要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打桩、统一浇筑承台圈梁、群众委托、连体建设、统一完成”的方式,群策群力,逐步解决了连家船民454户1956人的住房问题。

 

接力扶贫幸福来

 

  摆脱贫困成为鳌江渔民的迫切希望,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连续下派优秀干部驻村挂职。他们引资金、上项目,一任接着一任干,逐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连家船民上岸后,通过养殖海蛎致富

 

  2008年,蕉城区委党校教师傅郑庆来到村里挂职党支部第一书记,跑资金、要项目,加湖头自然村水泥路面、村中心道路亮化工程、村文化活动中心、后湾至加湖头水泥路、饮水工程主干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建成,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与此同时,改善鳌江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促成鳌江村与宁德师院对接,使之成为宁德师院师生支教服务点;建成拥有藏书近5000册的鳌江乡村图书馆。

 

  2010年底,市里又派来东侨开发区城建监察大队干部何赵任到鳌江村挂职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市、区负责人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何赵任帮助村里筹措近百万元资金购置并完成支管建设和增压变频设备安装,该村供水纳入城市市政管网供水系统,解决了鳌江4个自然村的安全饮水问题。

 

  在宁德各级政府、部门与下派干部的接力扶贫下,目前鳌江村“船民安居工程”和二级渔港项目基本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

 

努力创业奔小康

 

  随着鳌江村“船民安居工程”的实施,连家船民虽然结束了“海上漂”生活,但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靠近海捕捞,收入仍旧不稳定。

 

  近几年,为了增加渔民海上捕捞的收入,鳌江村积极引导渔民加快渔船提升改造,把原来上千瓦马力的渔船改成16.2千瓦至30.9千瓦马力的渔船,去年户均捕捞收入达到4万元,比提升前增加了一倍。

 

  由于近年来海产品资源减少,导致渔民收入受限。从前年开始,村两委就参照市场需求,主动引领群众发展龙须菜、海蛎等水产品,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去年仅发展龙须菜这一项,平均每户都增收1.5万元。

 

  随着鳌江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上岸的老年人、妇女通过帮助养殖户撬海蛎、夹龙须菜苗等增加收入,多则一天可以挣100余元,少则一天也能挣70多元。村里一些年轻人也积极奔赴异地创业,目前全村有400多人到晋江发展水产养殖业,每年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村年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到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9000多元。

 


责任编辑:XJL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