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微讯 > 微讯 > 正文

一张美丽“答卷”,我们一起去看看!

2015-07-31 16:31:21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郑雨桐 图/池惟强 李锟

 

城区新貌 谢书秋摄

 

  近日,记者走进蕉城区洋中镇东山村“梦里水乡”生态旅游园区,看到这里风景宜人、游客如织,整洁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让人流连忘返。

 

洋中东山园

 

  作为海西东北翼正在崛起的新兴滨海城区,蕉城区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蕉城区给出了一张美丽“答卷”。近年来,蕉城区围绕以创建省级生态区为目标,按照“生态立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思路,注重抓领导、建机制、夯基础、强整治,为生态蕉城注入了新的绿意。

 

生态产业:立足优势 打造“金山银山”
 
 

 

  红艳的辣椒、鲜嫩的黄瓜、肥硕的茄子,农民忙着采摘、装筐、入箱、密封、装车……这是近日记者在赤溪镇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二期看到的一幕。

 

赤溪镇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 大梦客摄

 

  “当下,已有十多种果蔬都到了采摘季,特别是丝瓜、番茄、黄瓜长势喜人,现在每日能采摘两万多斤,由于市场需求大,收益非常好!”绿城农业管理员陈明全告诉记者,赤溪镇生态宜人,特别适合种植优良农作物,销售良好。

 

  赤溪镇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是蕉城区向生态要“福利”的典型。赤溪镇立足农业地理、风俗、资源等优势,积极做好生态农业发展文章,现已形成以赤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为核心,山区、半山区、平原区三大特色板块为辐射带的“一心三园”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并围绕适度规模、提升品质、创造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思路,积极打造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

 

农技人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

 

  近年来,蕉城区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初步形成了精品水产、特色水果、天山茶叶、生猪产业、林竹产业等五个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蕉城区不仅生态农业发展良好,还注重加强生态工业建设。严格项目筛选引进高新产业项目,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实施节水、节材、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倡导使用新型能源,LNG天然气取代传统燃煤,完善工业小区产业布局规划,坚持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

 

生态旅游:特色鲜明 描绘“胜水名山”
 
 

 

贵村渡口

 

  风景宜人、空气清新,蕉城区九都镇贵村凭借她的一袭“绿裙”,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漫步、泛舟、烧烤……随着蕉城区生态文明的推进,越来越多人趁着周末闲暇时光到一些美丽乡村旅游。

 

  “在高楼林立的地方呆久了,这些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反而带给我们不一般的感受。”7月24日,记者在贵村碰见了前来游玩的苏先生一家,他们在此烧烤、嬉闹,甚是有趣。他告诉记者,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很难抽出完整的时间去远行,如今周边的一些美丽乡村建设就填补了这片空白。

 

贵村水车

 

  “自2013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们村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水韵故居’为建设主题,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贵村村支书陈淑义说道,今年五一小长假,贵村日均接待游客就达到550人。通过旅游带动,当地农家乐、小吃、农产品销量良好,带动村民致富。

 

霍童外表

 

  贵村仅是蕉城区生态旅游的惊鸿一瞥。霍童古镇、八都猴盾、金涵上金贝……立足本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厚重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蕉城区深入挖掘“佛国仙都”和“海上天湖”两大主题内涵,加快开发滨海度假、民俗风情、红色旅游、宗教文化、生态观光、避暑休闲等六大系列旅游产品。

 

  记者从蕉城区旅游局获悉,“五一”假期,我区接待游客97140人,旅游收入5828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6%和114%。其中过夜游客1.68万人次,平均入住率为73%,比去年同期增加9个百分点。

 

生态整治:多管齐下 呵护“绿水青山”
 
 

 

整治后的护城河

 

  沿104国道出发,从蕉城区飞鸾镇白马河到霍童溪流域,一路上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摄影爱好者,被沿途美景吸引而停下脚步。

 

  作为蕉城三大内河水系的白马河、金溪、霍童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面对严重的生活垃圾污染,民间如是言喻: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臭不可闻,九十年代鱼虾断代。

 

洪口乡

 

  在蕉城土生土长的摄影爱好者王大爷眼里,儿时的溪流一片清澈,和小伙伴们总是能抓到一些小鱼小虾。“当时河宽水深,河道可走船、拉货、运砖。与现在稍有不同的是,当时的河边高楼不曾林立,有的只是低矮的平房和望不尽的田野。”他说:“蕉城之美,水韵为先,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有了绿水青山,不怕没有金山银山。”

 

  近年来,蕉城区着重解决对重点流域、畜禽养殖、矿产资源开采、城乡环境、近岸海域环境等方面的整治问题,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去年,区本级在环境监测场所、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养猪场拆迁、环保业务经费等方面投入资金达700多万元。

 


上金贝

 

  据悉,蕉城区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该区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霍童溪、七都溪流域水质良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97%以上,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6.1%。截至目前,该区已有八都、赤溪、霍童、洪口、石后等5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城南、洋中等7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228个行政村获得市级以上生态村称号;莲峰等9个社区被评为“环境友好型社区”;蕉城区民族中学等17所学校被命名为“环境友好型学校”。 

 


责任编辑:FMT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