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微讯 > 微讯 > 正文

占道摆摊“历史悠久” 细听摊主“左右为难”

2014-08-12 21:36:37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位于市区八一五中路旁的街巷前林路和莱茵城附近,是宁德有名的老城片区,每天从早到晚,小巷和分岔路上总是景象“繁荣”:莱茵城过道中十几家大大小小贩卖小吃、快餐的店铺纷纷将桌椅搬出店面,占领道路;中国移动营业厅周围修表、缝纫的大叔大姐们排好队列等候顾客上门;邮电局门前,手机贴膜、贩卖电话卡的摊主不遑多让,小桌椅“尽可能”让人行道更狭小一些……老市民都知道,这种现象至少存在10年以上时间了。

 

“钉子户”占道摆摊“历史悠久”

 

    在蕉城区邮电局旁的巷口,8、9个修钟表师傅带着他们的小工具桌在巷子两侧排开,有的神情严肃认真地在检查着钟表,有的悠闲地在翻看当天的报纸。修表三十年、家住附近的老林就是其中一位。

    每年早晨7点半不到,林师傅就搬出他的修钟表的桌子,到路口附近来摆摊,一边开始整理他的工具。

 

在巷口的修理钟表摊点

 

    上个世纪90年代起,区邮电局、莱茵城作为当时宁德市区最繁华的地方,他开始在这里摆摊修表。林师傅说,莱茵城附近是修钟表师傅最多的地方,最多时会有十三、四个摊点。“感觉时间好快,我在这都大概摆了十几二十年了,好像还不算是最久的。这个地方现在还是比较热闹,大家还是来找我修表,生意挺不错。”

    不一会,就有两位顾客光临了他的摊位,一位生客一位熟客,他熟练地开表检查后告诉他们一小时后来取,就拿起工具开始了他的精细活。

    一小时后,老林按时完成任务,一位同是钟表师傅的摆摊邻居说要回家一趟,让让老林帮忙看下摊子,老林热情地答应。“每天在这摆摊的都有些年头了,大家伙关系像是老街坊邻居一样,每天一起开工一起聊天。”林师傅说。

 

手艺工养家糊口“坚守阵地”

 

    年前,市区持续加大整治占道经营力度,不少在附近摆摊的人的工具都被没收,有的被销毁,而老林和他的工友们“幸免于难”。

    在老林修表摊的后面,还有几位补鞋师傅,整齐成列地坐在路边。老林介绍说,这些补鞋、缝纫和配钥匙的师傅之中,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困难户,他们之中的多数人靠这样一个临时摊点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一位市民停下摩托车,等待补鞋师傅缝补

几位市民在缝纫摊前等候

 

    “不是他们不想搬走,但是作为老蕉城人,实在不知道往哪儿去。”说起占道经营,老林和他的工友们认为他们这些在附近长期摆摊的手艺人,和流动的卖水果、食品的小摊贩不一样。“我们一般只在路两边摆,没有乱扔垃圾,都是靠手艺赚点生活费的。”

    老林回忆说,从前有鼓励残疾人和困难户创业就业的一个政策,允许他们依靠手艺自主谋生,而且邮电局周边又是市区中心,这大概也是这些手艺师傅集中于此的原因之一。他们之中好多人的的摊位都被没收过,也都被罚过款,但是最后没办法都回到这里继续摆摊。

    “那些环境卫生不会去破坏,政府有什么规定我们一定遵守。”老林说,他们曾经每月上缴城管60元,作为他们在此摆摊的管理费用,但是前几年又停交了。

 

堵塞却实惠 市民左右为难

 

    临近中午,市民何先生到巷子里修补裤脚。

    “上班单位离这不远,听同事说这里有好多做缝纫的大姐在弄。但是现在其他还有哪里有专门的裁缝店,真怕是找不到了。”何先生说,这样的流动性摊位是一种很便民的存在,“有时候,鞋子坏了、裤子破了,这种路边修补裤脚的摊位比较方便,不用专门去跑一趟。”

 

小吃店将桌椅摆出店门外

邮电局门前占道经营的贴膜小摊

 

    “对摊主来说,他们的成本比专门的门面低,只要有这些器械工具,他们就能‘上岗’,他们的成本低了,获益的还是我们群众。而且看他们娴熟的手法,我觉得他们的手艺还是很信得过的。”

    谈起市容整治,不少市民都认为去年至今成效十分明显,最近路上的各类摊点少了许多,市容市貌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卫生环境越来越好,让市民们很开心。补鞋摊边,另一位市民也认同生活中不能完全没有这些“便民”摊点,但是小摊太多影响交通和卫生又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是否要将这些长期存在的“钉子户”们一并驱逐?采访中,多位市民认为这些占道的“钉子户”其实有很多有方便市民的地方。不少人都提出,要将这些做手艺的摊主和饮食、水果摊区分开,注意管理就行。“不要摆在闹市区和交通主干道上,影响到交通和基本卫生,一些支道路边或进行一些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好像影响也不那么大。”

 

蕉城在线(阮晓昕 叶雨晴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