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西乡梦 > 魅力洋中 > 正文

在嵋屿跨越时空与古今对话

2015-07-27 11:48:06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 林翠慧

嵋屿

FOREST

SUMMER

水到这方清,草到这方绿,梦中溪水潺潺流进我心里;

青山也无垠,春风吹过来,你就是我心之向往的所在。

 

 
 

又到车前菊灿漫的季节,

在这晴雨交替的季候风里,失春的花儿也摇曳。其实,夏天的嵋屿村是怀春的,听说我们要来,“她”便化作飞翔的画眉鸟。

 

这是一个神秘的村庄,它坐落在洋中镇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山坳里,距离洋中镇区20多里,是一个以“詹”姓为主的村落。

 

 

 

说“她”神秘,因为村名的由来有一个典故,且伴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没有宁德县先有屿詹”。

 

 

坊间流传,在1600年前晋代“永嘉之乱”时,首次大规模“八姓入闽”(林、陈、黄、郑、胡、詹、何、邱)中的詹姓一族。从中原河南地区千里跋涉,翻山越岭来到福建,一路上恐于兵祸,沿途以游猎方式生活。当他们抵达宁德市洋中村时,躲入深山密林里。

 

 

有一天,他们中有人在山里打到一只画眉鸟。按照詹姓家族祖规,如果第一次在新的地方打到画眉,要把这只鸟就地掩埋,过7天再挖出来看是否已腐烂。若没有腐烂,说明这块土地很好,詹姓不必到处流浪游猎,可以在这里定居。7天后,被掩埋的画眉没有腐烂。于是,詹姓在此定居。为了纪念这只画眉,便把定居地取名为“眉屿”即现在的嵋屿村。

 


 

远远地,一入村口,一颗百年柳杉便闯入我们的视野。村民说,这棵柳杉已守候着村子数百年。静静地,高高地屹立着,老树犹如村里最有资历的老人,固执地守护着詹姓人一代代生息繁衍,日升月落间从容不改,用“他”绿色的大伞无声而又柔情地怀抱着。


 

兴许是天空做媒,一入小村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在慌乱避雨中,我们栖身躲进了村里最古老的历史建筑“八角亭”。说是“八角亭”其实是一座明前建筑风格的道观,只是外墙已被后人重新修缮。观内,“三清真人”高坐于堂,古老的构建、香火熏缭的痕迹,凸显着这座道观的年代感。

 

 

雨歇。漫步村内,村子虽小,但是日用品店不少。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除了农耕,村民闲时就拾起村里的传统老工艺:竹篷、簸箕。毛竹是嵋屿村最引以为傲的资源,詹姓先人因地制宜发明创造了竹编制品,其工艺被世代流传保留下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编制能手,每间夯土房就是一个小作坊。村民说,竹制品产品畅销各地,年产值10多万元。

 

 

其实,嵋屿村还有一拳头产品——“四平戏”又称“说平戏”。据说,“四平戏”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戏种之一,文戏古朴,武戏逼真,丑角善于插科打诨,至今已有300年历史,被人称作戏曲“活化石”。清初以后“四平戏”逐渐没落,剧种流失。上个世纪,这里有蕉城唯一的一个业余四平戏剧团。遗憾的是,现如今只剩几位老艺人,由于年龄的断层,戏种传承频临灭绝。

 

 

 

兜兜转转中,我们寻访着嵋屿的历史,听着古老的故事,似远似近,无法表白。秦时明月汉时光,也许,在数百年、千年或者更久的时间里,古老的故事在这方天空下,曾握住了风风雨雨。如今,古老的故事又闪耀着几多秘密,埋藏着多少叹息。

 


责任编辑:LCH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