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悠悠赤溪情 > 雁乐溪畔 > 正文

雁乐里岁月斑驳的古村!你竟然还不知道!!

2016-03-23 13:15:44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 傅海清 谢健玲 詹璐楠

 

 

晨冬,裹一缕温暖,挤进赤溪镇班竹村深深的小巷中,寂静的小巷,稀疏的人烟,墙上的爬藤开始黄枯,屋顶的黛瓦显露出古村历经风雨洗刷的厚重,我用脚步轻叩岁月的痕迹。

 

 

漫步在幽幽的小巷中,稍有一点点寒意,高低片片的黛瓦,岁月斑驳的土墙,随处可见的老房子和古树静静默立,仿佛时光在此是静止的,将我们带进了班竹的历史,它引导我们追记许许多多从来未见的东西。如宋朝苏氏家族在这里留下繁衍生息,至于何时衰落的迹象,至今无从查考。当然,这座小村庄虽没有走出过辉煌的人辈,遥远的历史也已经非常渺茫,但上千年的古村落给当地居民留下了深厚的民俗基础,让这里的人们近客而好古。先民情怀虽不能直接植入他们的心灵,但是,面对一段保有完好的“院坪寺”遗址,他们仍会充实的感到,只要迈动腿儿,就能立即走进祖先的精神家园。

 

 

班竹村的历史,还可追溯到宋代时期。据说,《福州三山志》有记载班竹村始于宋代,但一次次的战火让这座村庄建了又毁,毁了又建。眼前的村庄,大部分建造了明中叶到清初间,我们闽东的山水画开始兴盛,但立意大于写实。到清末,画家们才细致地观察花、鸟、虫、鱼而得工笔画有了长足的发展,于是,这个时代的建筑,可谓写意与工笔的结合。阳阴及五行的概念贯穿于一切作品之中。就是这大坪前大古宅,大古宅自下向上呈现收束的方块,而正门外一泓擦肩而过的坑水曲折流过。既是村庄与原野的隔离带,也起到防御与景观的作用。

 

  

我想,在建村庄的初期,出于防御的必要,这狭长的隙地除了杂草,绝不允许有高大的树木存在。随着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消失,村庄的开阔地不再作为战略的必需,这村庄与坑流之间的隙地便成了蓊郁的林带。

 

林丛中穿行,时而看到松与杂木等古树,也在村头村后上看到笔直的竹林。提着雨伞漫步,无法看见红扑扑的花骨朵和轻盈盈的粉蝶。但是,我却获得的了另一种更加令人回味的感受。乌云翻滚,东北风嫋嫋,天空与大地萌上的蛰气氤氲着,又与村庄雨滴连在一起,形成了一层既古典又现代的人间。走在其中,身子便有了飘摇的感觉,犹如蝴蝶可以借助蛰气而觉醒,我的怀古的心情也因这奇异的光芒而悄然萌生。

 

 

清中期,这村庄可称为赤溪的传奇,它们不像有的村庄湮灭在历史的风尘里,也不像有的村庄获得特别的机遇而骤然称为时代的中心,它们的故事在岁月中流淌,有时轰轰烈烈,有时平平淡淡。当它们铅华落尽,我们看到的最本真的东西便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它们与稍后山崛起的社洋、宣洋等,构成了赤溪镇历史文化村庄的第一方阵。

 

宋代之后,从这里走出或者从这里升迁的高官、名人寥寥无几,古村落的面积只有980亩左右,但是却有民族英勇之风流蕴藉,刻印在每一个斑竹人的精神世界中。

 

 

当然,这座村庄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由于在大规模的建设年代,我对古人留下空遗产缺少必要的敬畏、保护和挖掘,斑竹村庄的几座建筑几乎步入倾圯期,没有着手修复,随着意识的觉醒,我们有理由期待一座古村落神韵的再生。


一直向东,在林间的小道上穿行得久了,“空翠湿人衣”的感觉越来越浓,如果不是山麓上风声,相信,我们已听得见无名花朵落地的声音。

 

 

·End·

 

责任编辑:FMT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