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山海八都乐活乡 > 推荐 > 正文

两带三区一走廊,宜业宜居新八都

2015-07-24 18:30:35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陈言波 摄

 

镇情简介
 
 

  八都镇位于蕉城区东北部,东、北与福安交界,西靠九都,西北与赤溪为界,南接七都,霍童溪从中自西向东注入海洋,曾经是霍童溪流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素有蕉城“北大门”之称。八都镇下辖25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户数5720,总人口约2.6万,其中畲族人口4202人,居蕉城之首。2014年八都镇被国家环境保护部认定为全国78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之一。

 

串连“特色音符” 唱响“海滨音诗”

 

 

镇区航拍

 

  “区位音符”。八都镇距市区21公里,宁屏公路、104国道穿腹而过,同三高速公路、福温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沈海高速复线、宁衢铁路、城市沿海快车道都经镇域,其中沈海高速复线的互通口之一设在境内。同时,八都镇地处霍童溪入海口,水上交通极为方便,现有云淡、下汐、海星、八都等多个水运码头。

 

城乡统筹示范园碧桂园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项目音符”。城乡统筹示范园碧桂园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蓝鲸游艇、云淡(三屿)围垦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入驻,此外三元颐乐园、长珠农业、金谷力农业、三高农业等一批企业也先后到八都镇投资建设和发展。项目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蓝鲸游艇基地

 

  “生态音符。霍童溪在八都境内入海,沿线风光优越,水质良好,鱼类品种繁多,盛产鲥鱼、鲈鱼、虾、中华倒刺鲍以及花鳗鲡、中华毛蟹等。同时,茶叶、药材、水产品、水果、蘑菇等也是当地主要收入。八都镇是一个多业并举的农业型滨海集镇。

 

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人文音符。镇内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有灵山寺、慈化寺、白莲寺、林聪墓、福水宫、八仙洞、郡马府、闽坑岚翠桥以及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等名贵植物。同时,八都镇作为畲族聚居地区,民族氛围浓厚,畲族民俗习惯保存完整,畲乡风情正逐步成为八都镇旅游发展的新亮点。2014年猴盾村获评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谱写“服务变奏” 弘扬“发展旋律”

 

 

陈言波 摄

 

  八都镇主动融入“六新大宁德”建设全局,持续唱响“项目兴区•产业富民”主旋律,围绕“两带三区一走廊”的发展布局,机制创活,产业创优,环境创美,实力创先,切实加快“宜业宜居新八都”构建进程。

 

  服务项目建设 谱写“增长变奏”。按照“两带三区一走廊”的发展布局,分解任务,单点突破,整体串联。打造“一带一路”项目。打造溪池到猴盾的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带,打通福口-洋头-闽坑-猴盾乡村旅游公路,串联104国道和宁屏路省道,实现镇内交通环路。服务“一园一线”建设。服务好碧桂园城乡统筹示范区和沈海复线,突破要素瓶颈保障项目如期建设。加紧“一区一岛”开发。加紧填海造地,依托三屿围垦重点项目,打造云淡岙村临海工业园区,抓住下汐村争取到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有利契机,加快云淡岛最美渔村的规划和开发。

 

陈言波 摄

 

  推动农业转型 谱写“三农变奏”。进一步保障基础设施要素,完成小农水喷灌工程、土地整理、旧村复垦项目等工作,优化农耕环境;扶持镇内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仁厚红肉蜜柚、金垂龙眼、云淡海蛎等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扩大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农业合作生产要素,依托金嘉园蘑菇国家级示范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在山区村推进家庭农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电商、农超对接,依托“互联网+农业”新常态下的电商平台创新农产品外销渠道。

 

  完善社会保障 谱写“管理变奏”。不断加强集镇管理,实施104国道、宁屏公路及八都集镇主街道环境整治,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坚决打击“两违”、“两乱”行为,坚决保护农业用地;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名师留在基层提供保障,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加快建设覆盖全镇人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仁厚红肉蜜柚大丰收

 

  利惠民生福祉 谱写“致富变奏”。实施精准扶贫工程。 “造血式”帮扶。实施888创富工程,流转土地扶助困难农民,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种养大户的创业家庭。协调银企农对接,发放专项贷款支持生产。“献血式”帮扶。主要针对孤儿、单亲困难家庭。发动社会各界爱心、公益组织的力量,进行一对一的助学。“输血式”帮扶。针对重病、残疾、孤寡老人家庭,特别是困难党员,实施1111爱心工程,全面摸底,建立动态的台帐,将帮扶物资和志愿者结对,集中到对这些老人、困难党员的帮扶上。

 

奠定“制度基调” 演绎“集镇乐章”  

 

 

  “三下三寻三帮扶” 制度创新促三农。“三下”即集体下村、工作下户、服务下田。强化下村工作周报制度,每周每名包村干部必须下村3天以上,每周通报下村工作;“三寻”即寻访民情、寻找差距、寻求对策。在干部驻村的基础上,强化问题排查,对民生疾苦问题,对生产发展问题,对村干作为问题梳理总结,每月上报镇党委专题研究。“三帮扶”即帮扶贫困群体、帮扶致富能人、帮扶落后基层党组织。

 

  “周抽查,月点评” 制度保障促服务。以每周例会的形式,由主要领导随机抽选镇干部、各工作组负责人汇报上周、上月所负责工作及下村开展工作情况。并由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进行提问和点评。通过这一形式,每周、每月给干部“考试”,不仅加强了领导与干部在工作上的督促和反馈,也激励了干部不断精进业务水平,提升服务群众意识。

 

相关名词解释:

 

 

1、两带、三区、一走廊

八都镇提出的发展布局:

“两带”:溪池至猴盾五村乡村渡假休闲旅游带、韩丹、林洋头生态农业观光带。

“三区”:以碧桂园为代表的水屿坂高端商住区、岙村云淡临海工业园区、云淡文化创意园区。

“一走廊”:依霍童溪八都段沿线打造绿色生态走廊。

 

2、扶贫助困“1111”爱心工程

八都镇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的典型为民服务做法之一,即以“一部手机、一张超市卡、一本诊疗证、一个志愿者”四个一的形式,开展扶贫助困“1111”爱心工程。

 

3、扶贫助困“888”创富工程

八都镇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的典型为民服务做法之一,即在有条件村,由乡镇出资帮助流转土地8亩,帮扶不少于8户有生产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困难户发展生产,到2017年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目标。

 
 

 


 

责任编辑:FMT

 

版权声明

原创稿件,版权所有。其他微信公众平台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使用。凡侵犯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中共蕉城区委宣传部网络办)联系电话:0593-2823067,13860301986。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