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便民 > 正文

细数那些年一下雨就让人心惊胆颤的地灾点,如今是否变了

2016-12-09 16:58:44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 林晓兰

 

蕉城区依山傍海,历来是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县区之一,较为频繁的台风、强降雨给全区防灾减灾、风险防控能力、地质灾害整治带来了极大考验。近年来,我区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全区地质灾害点进行摸底排查,按照“以防为主、以避为宜、以治为辅”的思路,通过搬迁避让、工程治理、限制性等措施,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存在突发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区域进行整治。

 

 

地灾隐患多 危害范围广

蕉城
地质灾害大多由强降雨诱发,每到汛期,防灾形势就变得十分严峻。在过去,逢雨水多发季节,蕉城山区乡镇发生过多起山体滑坡事件,压垮房屋、造成人员伤亡等灾情时有发生。“蕉城人口多,宅基地供量少,但群众的建房需求大,加上群众对削坡建房的危害性认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较弱,造成削坡建房现象在蕉城农村较为普遍。”蕉城区地矿局局长林朱发对记者说道。

 

宁德市高级中学后山治理点

 

据了解,蕉城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在中低山区斜坡坡脚、山体冲沟沟口和人为削坡建房等工程建设形成的斜坡处较为常见。


区地矿局局长林朱发查看工程治理点

 

针对这一突出现象,区地矿局邀请省地勘院专家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详细调查。经排查,2016年我区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40处,威胁424户、3000余人。

 

 

治理地灾点 群众更安心

近年来
区地矿局积极向上级争取地质灾害治理资金4070万元,开展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14处、降险处理40余处,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金涵乡烟亭村省第四地质大队大院治理点

 

金涵乡烟亭村省第四地质大队大院位处丘陵斜坡坡脚地带,由于历史原因,前人在大院内修建、改造,形成人为的高陡边坡。边坡坡高约5m~17m,坡度约60°~75°。该边坡曾多次发生滑塌及岩石掉块现象,对坡脚道路、过往行人、车辆及篮球场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威胁附近200多名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如今,这里的工程治理即将完工,一个崭新牢固的护坡矗立在人们面前。省第四地质大队员工黄朝阳说:“以前走在单位楼下都得提心吊胆,深怕空中飞石,现在治理一下,不仅美观,还特别踏实,员工活动也多了去处。”


单石碑路176-186号路段治理点

 

另一个收益于工程治理的地灾点是蕉北街道单石碑路176-186号路段,早期因坡脚居民建房开挖,形成一道高20余米的开挖边坡,坡度约65-80°,坡脚的民房紧靠边坡。每逢汛期,边坡局部时常出现小型崩塌,泥土砂石滑坡而下,崩塌体土方直接堆积于坡脚民房,居民们都处于地质灾害威胁之中。“记得有一次台风天,一大块泥土滑下来,非常可怕!”住户黄位绍向记者说道:“一到台风、暴雨天气,我们都不敢住在这里!”

 

这一潜在滑坡范围内共影响11栋楼房,约15户、6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013年,这里被列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对象之一。通过削坡减载边坡治理的方式,形成二级台阶,再进行绿化覆盖,从而基本消除安全隐患。如今,周边群众过上了踏实的生活。“屋后的荒坡治理后,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让给我们睡上安心觉,还成为了一道靓丽的景观。”黄位绍笑呵呵地说,他对这项治理工程非常满意。

 

治理和宣传双管齐下

据了解
全区地质灾害点多,规模小,全部治理困难较大。防治方案主要从灾害点所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及人为诱发因素入手,遵循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进行治理。

 

虎贝岔路村界首叉治理点

 

“地质灾害点是动态的,治理了一部分,又有新的出现。”林朱发说:“所以我们要坚持以防为主,强化群测群防,引导群众从‘要我防灾’向‘我要防灾’的观念转变。”


金涵琼堂后巷治理点

 

每年,区地矿局均利用“4.22地球日”和“5.12防灾减灾日”等,通过公共媒体、宣传图片、防治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此外还开展了“万村地灾群测群防培训”,对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进行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和应急处置培训,同时对每个地灾点都发放“避险明白卡”和“防灾明白卡”,强化了群测群防力度,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雷美玲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