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均衡教育 > 正文

“大手牵小手”寓教于乐中

2015-06-08 17:33:45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漳湾中心小学:“大手牵小手” 校园展新颜

 

  大梦蕉城(范林春)“当初大家都挤破头想去市区里面念书。我们自己没那个渠道进去,没办法就来这里念了。现在看到小孩子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业余生活方面,都过得非常充实,所以我就放心了。”漳湾中心小学学生家长李秀英说道。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像李秀英一样认可家门口的学校。

 

  对于漳湾中心小学的老师李庆如来说,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许多家长只要有条件都想将孩子送到城关学校,一年跑十几个学生是常有的事。”

 

全塑胶化操场 李庆如摄

 

  漳湾中心小学的硬件设施并不亚于城区校园。“我们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校园环境旧貌换新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李庆如说道。走进学校,整洁的教学楼、全塑胶化的操场让人一时难以与传统印象中的农村学校联系上。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但是,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动的问题。“教学理念、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是城乡教育之间的真正鸿沟。”

 

  改变始于去年的一次结盟共建。漳湾中心小学与蕉城区实验小学结盟共建,实施了“大手牵小手”帮扶薄弱学校建设五年计划。

 

  以前,多个学校之间也开展过结对、一帮一等活动,但李庆如认为,仅仅是做挂职校长、支教老师,没有话语权,对一个学校的带动能力有限,“更像是‘打酱油的’。”

 

“水密隔舱”福船技艺社团授课中 李庆如摄

 

  “不是走过场,而是动真格。”实验小学入驻后,选派实小副校长来到漳湾小学担任副校长分管日常工作,共同参与制定每学年度教育教研工作计划,做到行政隶属,管理同谋。12名实小老师轮岗到这里,担当起骨干引领作用。他们不仅给学生上课,还有给漳湾小学的老师们上示范课。同时,漳湾小学派出一批老师交流到实验小学,这样即使在轮岗期结束后,优质教学资源也不会流失。

 

  “一所好学校的灵魂在于老师。”依托名校,教师队伍融入新鲜血液,教学质量的进步也就慢慢实现质的变化。师资的丰富带动了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不仅基础学科与音体美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同时以“海娃”乡村少年宫为载体,立足实际,漳湾小学成立了11个社团,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武术社、口琴社、经典诵读社……其中最有特色还属“水密隔舱”福船船模社。福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这样的形式传承,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而且对漳湾文化传承都是大有裨益的。

 

  李庆如说:“今年4月30日,我校正式挂牌为‘蕉城区实验小学漳湾校区’。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与实小的结盟共建,在管理、师资与教学资源方面做到进一步的融合,切实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八都中心小学:童谣进校园 寓教于乐中

 

  大梦蕉城(范林春)“月儿弯,月儿圆,月儿明亮照满园。月亮上面人家住,住着嫦娥和玉兔。”稚气未脱的诵读声荡漾在清晨的八都,伴随着忙碌着的人们,一天的生活便就这样开始了。

 

  这是八都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诵读着自己创作的童谣,简洁直白,充满着童真童趣。“童谣,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受的心智启蒙。”八都中心小学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几年来,为了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八都小学开办童谣创作、书法、舞蹈、朗诵等多种兴趣小组活动。其中童谣创作兴趣小组取得了显著成效。

 

“诵读中华经典,传播慈善文化”朗诵比赛

 

  学校坚持开展新童谣的创编与诵读活动。每天晨读、午间阅读、课前两分钟以及放学排路队时间,都充分利用;建立诵读激励卡、诵读之星证书、诵读奖章三级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学生诵读、积累优秀童谣的热情。童谣兴趣小组要求学生们不只是会诵读童谣,还要求学生能自己创作童谣。在教学中,老师们不仅专门指导学生创作,还积极引导孩子们到生活中寻找创编源泉,如组织小组成员到猴盾等特色乡村体验生活进行童谣创作;在校园改建过程中,学校还将童谣元素融入其中,如今的八都中心小学,整洁的教学楼、塑胶化的操场上都能见到童谣的元素。“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环境的渲染,让童谣深入学生心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八都中心小学老师叶蓓说。

 

  童谣创作兴趣小组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拓宽了眼界,同时还融入到了学习中。

 

八都中心小学校园全景

 

  “学习倒数别忘记,相互关系不分离,两数相乘积为1,子母颠倒就可以。除0以外都成立,1的倒数是自己。”六年级的兰花同学正背诵着自己在学习过程总结的童谣。语文课上的知识难点,数学课上的概念公式,品德课上的德育渗透,体育课上的动作要领等等,被师生们巧妙地转化成大家喜闻乐见的一首首小童谣。

 

  现在,学校师生创作了近千首原创童谣,并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先后编印了童谣校本教材《茶芽儿》共九辑。“每天午间,你总能看到同学们在学校书香亭、憩园等地方阅读《茶芽儿》。在绿色童谣的熏陶下,学生们学会了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总结学习经验。童谣的效应、氛围已日趋明显与浓厚,童谣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渐渐内化到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中。”八都中心小学负责人兴奋地说道。

 

  随着省级课题研究《利用新童谣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开展,八都中心小学在新童谣活动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之路。

七都中心小学:打造精品校园 助推学生成长

 

 

  大梦蕉城(杨菲菲)走进七都中心小学,你会发现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楼梯、每一间教室都有着温馨的布置,红绿分明的崭新塑胶跑道、焕然一新的校园门窗、立足乡土特色德育的走廊文化,关于“尚书故里”———七都的乡土风情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

 

十字绣

 

  “以前总羡慕城市里的小孩,可以在那么漂亮的学校读书。现在我们的学校里,教室、操场和楼道都‘化了妆’,在功能室里还可以学画画、学音乐、学电脑,我们跟城里孩子一样了!”七都中心小学六年(2)班的彭雨齐跟记者开心地聊了起来。相较起几年前学校的“灰头土脸”,眼下的七都中心小学里则显得“神采奕奕”,电脑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室、综合实验室等功能室一一俱全;学校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和网络教育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同享优质的教学资源。校园硬件措施日渐完善,确保了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发展。七都中心小学还注重增强软实力,近年来陆续引入优秀教师,校内的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已达20余名,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好学校、接受优质教育’已经成为广大家长的热切愿望。由于校园面积不大,我们也因地制宜地提出‘精品校’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力,以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教书育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教育。”校长兰秀榕说,如今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精’铺展开,精心拓展教育空间,打造精美校园和精细化管理和精良教师队伍,力争校园处处、人人都绽放精彩。

 

韵律操

 

  竖笛、绘画、十字绣、腰鼓、韵律操……每周五早上,七都中心小学里都回荡着孩子们的嬉笑声。“快乐星期五”便是学校为打造、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一生一特长,利用教师资源开设的十几门趣味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增长了见识。与此同时,该校利用七都是尚书加太子少保林聪故居的文化资源,学校还编写了《尚书故里文化读本》,将乡土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传承家乡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我们将继续朝着 “求精”的学校文化行进,精益求精,将每一种教育元素做细做实,力求达到精致,让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校,形成优质教育品牌,让乡里的孩子和城里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起跑线上成长。”兰秀榕说。 

 


责任编辑:XIEY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