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人物 > 正文

奉献无悔 青春如歌

2016-05-06 17:52:00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性格叫执着,有一种情感叫火热,有一个名字叫青年志愿者。在蕉城,无论是募捐现场,还是福利院、养老院等孤儿们和孤寡老人聚集的场所,无论是在街巷小店和城市管理的队伍中,还是在为留校给孩子们帮助的行列里,蕉城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来去匆匆。5类服务队,61家团体会员,近500场活动......凝聚了广大青年的汗水与心血;农民工子女关爱志愿者服务、阳光助学希望工程、“七彩小屋”流动少年宫......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温暖了弱势群众的心。

 

陈婷:“绿音”口琴公益使者

 

宁德市绿音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婷始终将音乐梦想和公益事业紧紧结合在一起,用自己的实践向创业前辈们讲述一个90后“不走寻常的创业路”。

 

陈婷,2011年毕业于长春大学,回乡后当过记者做过销售,机缘巧合下,她接触了轻便小巧的口琴,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她开始投身口琴事业并有了创业的想法。经过多次考察后,2014年4月她和伙伴们一起创办了宁德市绿音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了自己的商标——绿音,意为“绿色的音乐梦想”。



 

在她当记者时有走访过蕉城赤溪镇一个十分偏远且贫困的小村——官岭村,村里一个中心小学,学校只有不到100个学生和两个老师,老师都是轮流上课与监管孩子们的食宿,那里的孩子基本没有办法接触到艺术教育,在与孩子们交谈的过程中可以知道孩子们是渴望音乐的。接触口琴之后,陈婷决定一定要将口琴带去给官岭的孩子们。所以送去口琴、到村里开设口琴讲堂便成了我最开心的事。每当看到孩子们拿起口琴十分投入的吹奏时都让我的内心十分满足,也更坚定了我推广公益口琴的信心。

 

为进一步推广普及口琴音乐,绿音文化和宁德口琴会联合成立慈善志愿者队,发起“相约绿音”口琴音乐传播慈善公益活动。向农村小学捐赠1000套口琴及书籍。而公司每卖出一支口琴就向该公益项目捐赠一元钱,作为慈善基金。“可以说创业一开始就是为了公益,而在公益过程中不断成长,公司也随着发展,因此我要花更多的精力反哺公益事业。这么做我很快乐,我们的坚定目标就是有一天,海西口琴城能在我们这里建成。”陈婷说。

 

康薇:倾力农民工子女“百人合唱团”的歌者

 

美丽、自信,区青少年宫的音乐教师康薇就这样一直在大家眼中。作为青年志愿者参加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让她体会到了音乐因关爱更加动听。

 

“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稚嫩的心灵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但他们却过早的面对了这个社会所加于他们的种种挑战。”康薇说,和他们第一次的见面,在去往音乐教室的途中,偶然进入了一个“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室,室内墙上的贴纸及手抄报上写满了孩子们对家长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恩,在教室的一角还放着一部“亲情电话”,方便孩子们联系父母。看着这些充满思念和爱意的手抄报,康薇告诉自己,要为这些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做点什么。



 

为了让这些农民工子女收到关注,让渴望得到艺术培训的孩子们实现梦想,蕉城团区委以“流动少年宫”的形式开展帮扶,康薇成为了六小农民工子女“百人合唱团”的其中一名青年志愿者,几年来,她每周五下午给孩子们免费培训,也正是这个机会,让我和这群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蕉城六小执教的时间,不论是从发声练习到歌曲演唱,或是课间休息的10分钟,总是能感受到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一年教师节前夕,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兴冲冲地跑到康薇跟前,将一张卡片塞到她手中,不好意思地我说:“老师,你真好,祝你节日快乐。”说完便急冲冲跑回了座位。这个孩子家庭困难,他的父母都忙着在外打工,偶尔回来看他一次,平日里康薇跟孩子们聊天时,她总会故意多跟他聊一聊,但他一直都是默默坐在一旁看着她,当天的这个举动让康薇感觉到一股暖流在心上流过,那就是信任。

 

在这百位孩子当中,康薇和小美玲的相识也是一场偶然一次,在教室里我看到了她湿哒哒的小鞋,后来得知,那天下了暴雨,她从家里走路到六小上课,每天如此。懂事的小美玲有着银铃般的好嗓音,为了让她在这个舞台上有更好的平台,康薇帮她报名参加了“福建省两岸少儿歌手大奖赛”宁德赛区的比赛,当时,还和另一个同事抽出自己的时间,私下细心辅导她,帮助她发声、练习、表演,从表演动作、到舞台服装的选择,都倾入了心力。终于,在去年12月小美玲成功的突围了宁德赛区的选拔赛,成功地代表宁德市入省参加总决赛,并获得了铜奖。小美玲是这些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骄傲,她也是康薇心里的骄傲。

 

朱正知:公益路上的美发师

 

1976年出生的朱正知是一位美发师,大概已经算不上是青年,但他心中多年来一直无悔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生命需要关爱,社会需要奉献,青年志愿者就是不为名誉,不为金钱,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他认为,志愿者就是青春的代名词。

 

他是一个从农村走进城区的山里人,坚持做一件令人钦佩的事,那就是用自己的手艺把爱洒向社会。从1992年到城市学手艺,2006年加入了蕉城区爱心联盟,一直坚持公益事业:走进贫困山区,为孩子们捐赠书籍;看望霍童、赤溪敬老院的老人们,并为他们义务免费剪发;走访过特殊教育学校;探访并资助逃学少女林炜和她患尿毒症的母亲;曾在九都、七都、后岗开发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芦坪社区,区政府门口免费为有需要的老人理发。



 

奉献没有职业的局限。他秉承着把一份小爱送到有需要的地方,每年跟随团区委三下乡开展公益活动,现他和爱心联盟的伙伴在568美发会所组建了一支568爱心团队,并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驿站,义务免费理发,帮助社会残疾人员,甚至为他们上门义务免费剪发。每月9日,从早上到下午4点为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剪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有爱人士加入进来,共尽绵薄之力,把爱传递的更久更远。

 

在朱正知心里,志愿者是一个圣神的名字!他把自愿服务当作人生价值的一部分,用行动证明自己。通过志愿服务让他认识了更多青春向上的同龄人,通过志愿服务让他认识到解决种种困难的不易。他真诚地说:“志愿服务的日子是是辛酸的,更是幸福的,快乐的。”

 

刘晓捷:描绘“五色”的乡团委书记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助己。平时工作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较久,参加志愿服务可以疏解压力,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朴实的想法,就是出自90后女孩、石后乡团委书记刘晓婕的心中。作为“五色”青年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她始终坚守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平日利用夜晚和周末时间参加志愿活动。

 

临近元宵、春节等喜庆日子,自家的汤圆还没顾得上吃、春联还没顾得上贴,她就谋划着怎样在这样的传统节日里需要开展什么志愿服务,让孤寡老人、留守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抱着这样的想法,她组织开展了“新春佳节送温暖·志愿服务贴春联”、“温馨汤圆送福,细品传统民俗”等主题活动,又是爬梯子、又是煮汤圆,俨然成了老人们的生活小助手。因为担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问题,她又费劲心思的组织了“情系留守儿童·志愿者在行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留守儿童暑期课堂”、“爱心手拉手,成长心连心”手工艺竞赛等系列志愿活动,为他们送去关爱,营造健康快乐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年来,她参加的大大小小志愿服务60余场,其中带头组织实施的就有50余场。因为工作在基层,刘晓捷希望农村群众可以丰富文化生活,她牺牲了自己的娱乐生活,利用夜晚农闲时间和其他志愿者一同到各村搭幕布、放电影,足迹已经遍布了石后乡的每个乡村。
 

如此的志愿精神,感染了很多基层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在她的带领下,石后乡成立了“五色”青年志愿服务队,暨即绿色生态环保服务、红色爱心帮扶服务、银色电影放映服务、蓝色政策宣传服务、金色助力发展服务。三年来,开展的“春日学雷锋·情暖敬老院”、“青春励志梦·美丽乡村行”、“家乡的问候”、“政策宣传进农村,志愿服务送上门”等“五色”志愿服务服务成效显著,获得了广大农村群众赞赏和支持,进一步弘扬了“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精神。

        

 

在石后乡下竹洋村开展志愿政策宣传活动时,她把法律读本递给一名刚劳作回来的大爷时,大爷有点羞涩,然后拼命的往外掏钱,问这书多少钱。得知免费宣传时,大爷连连道谢。大爷的淳朴、善良,让她感动。她说,她一定会把志愿服务持续的做下去,会把蕉城青年的志愿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谢友舜:从记者到“微爱慈善”负责人

 

谈起志愿服务活动,谢友舜特别来劲,嘴里噼里啪啦有说不完的话。“做志愿服务活动就是要帮助他人,只要能帮到别人,哪怕是很小的事,我也很开心。”他是蕉城漳湾镇的党员,曾经也是蕉城区的一名的记者。



 

蕉城区民间自发纯公益组织——“微爱慈善协会”就是由谢友舜发起的。260多名爱心人士加入这个充满爱的公益团体,微爱慈善协会的群友,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都有一颗诚挚爱心,都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点滴关爱去帮助那些贫困与病痛中无助的人。孤寡特困老人、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疾病患者,都得到过他们的关注和帮助。去年3月5日,协会与共青团蕉城区团委等多家单位,在宁德时代百货广场为漳湾镇11岁尿毒症患者吴德炜联合举办“爱心传递 情暖蕉城”的募捐活动。在协会的成员努力下,通过一周时间募捐善款共计350143.4元。2016年,该协会4志愿者用自己的血小板挽救了2名正在与死神赛跑的患者。一年来,这些自发加入的会员们为帮助对象送去了大米、油、被子、衣服、慰问金等物质,共慰问困难户157户,发放慰问金85276.8元。

 

“只要听说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特来劲!”队员们这样评价谢友舜。谢友舜说。“08年在蕉城在线工作,通过一篇报道,让困难群众得到帮助,我感到非常欣慰。后来,就想加入一些组织,帮助更多的人。”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谢友舜遇到的都是较差的环境和较大的困难。需送医送药的老阿伯,遇到过生活拮据需要援助的村民,坚强的生活在孤儿院里的孩子……每当看到这些,他心里总是特别不是滋味。从小出生在农村,谢友舜深知,需要帮助的人生活的艰难。“现在他们真实地站在我面前,我希望尽可能地帮助到他们,让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得到帮助,这是我的动力。”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