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翠郊古民居
编者按:微联盟栏目由宁德市官方微信公众号“幸福福鼎”、“今日福安”、“大梦蕉城”、“长寿柘荣”共同联办。本期刊载:“幸福福鼎”推荐文章《中国江南单体建筑之最——福鼎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堪称江南古民居之杰作。翠郊古民居被收入中国“老房子”大型画册,并于1998年在世界图书博览会上展示,引起国内外建筑界专家的关注。
古民居是吴氏家族的私家宅院。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 ),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仍保存基本完好。宅院主体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由360根木柱支撑而起,共围出24个天井,6个大厅、12个小厅,共有房192间,总占地面积为13980平方米(20亩),就单体建筑而言,可谓江南第一大古民居。整体平面图上格局巧妙,且脉络分明,纵横交错又横纵相连,有如一个古老的围棋大棋盘,摆设于幽谷之中,随时恭迎仙人神游于此时席地对奕。
古宅是北方封闭的四合院与南方开放式的庭院有机结合的结果。如:虚实结合的双层推拉窗------内为紧闭的实窗、外为虚的漏窗------刚柔并济:又如严实的合院间以天井相连,天井两旁的花墙上以花窗借景。墙外花草忽隐忽现又盈溢出含蓄之美,这是江南园林建筑的典型手法等。南北文化结合,凝重不失轻巧,端庄不失调皮,如情窦初开的少女,跃跃欲试又不忘矜持。
整个建筑占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跋扈,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古厝内代表江南建筑风格的木雕饰品精美绝伦,所有的梁、柱、窗、门皆饰以木雕图案,或人物、或花卉、或祥禽、或瑞兽,栩栩如生。
清乾隆朝大学士刘墉与吴家关系甚密,曾赠与“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的楹联,寄望于朋友间读书有成,友谊长存。 古民居还保留着宋代大诗人苏轼亲笔题字的笔简、清代宫灯等珍贵文物,保留着斗鸡、布袋戏表演等传统活动项目,传承着一个古老家族的故事。
古民居位于: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20公里的白琳镇翠郊村翠郊,离太姥山大概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图片提供:林钢生、陈昌平、林昌峰、郑杰等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8-12)灿烂的民俗文化——沙埕
- (2014-08-12)千万不要来福鼎,来了你会……
- (2014-08-13)带你玩遍福鼎的灵秀山水
- (2014-08-14)探寻瑰丽宗祠文化 留住那一缕“乡愁”
- (2014-08-14)福鼎的变迁
点击排名
- (2014-12-16)台山岛天空一天的变化
- (2014-11-13)“枫”情万种
- (2014-11-04)醉“色”磻溪
- (2015-04-21)微联盟丨串串糖画 点点记忆
- (2015-04-27)微联盟丨福鼎白茶,爱的味道
- (2015-01-16)匆匆那年,我们都在福鼎
- (2014-12-31)沙埕那些不为人知的传说(一)
- (2014-11-17)槟榔芋的味道,你懂吗?
- (2014-10-23)田园风景画——恒润农业观光园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