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淘海人
(抬网捕鱼 陈兴华摄)
40年前,前岐的海,不只躺在前岐大堤里。东到柯湾,西到彩岙,北到福东桥,都是讨海人的工作区。
(耕海 林昌峰摄)
那时的前岐讨海人以海为生,从当地的一些地名,可以闻到当年的“海味”。很典型的就是位于薛桥村的蚶疗埔,以前当地盛产泥蚶,故名。再如,过海石,当年位于照澜溪入海口有一块大石头,大石头过来是溪,过去是海,故称“过海石”。
(采海蛏 郭建生摄)
40年后,沿着1974年围海造田的踪迹,我们车行至薛桥村,去探访现在的讨海人。
(薛桥人家 林昌峰摄)
薛桥村是一个滨海小渔村,这里的人们世代从事水产养殖的营生,现有滩涂养殖1200多亩。这一带的船民靠养殖海蛎子为生,我发现,他们的楼房虽紧挨着马路,却都门窗紧闭;而搭建在海岸面向大海的棚屋,里面却忙碌喧闹。
(兄弟话收获 周兆祥摄)
李忠瑞,56岁,讨海时长40年,刚出海归来,正从棚屋内抱出着一捆“挂蛎”,身后还高高堆着一些刚取下运回的海蛎。剥牡蛎肉是渔民家里的女人们经年不息的活计,她们团坐在一起,听她们说一斤新鲜海蛎收购价是30元。剥下的牡蛎肉一部分拿到街上去卖,一部分会有人开着车来买。坐在成堆海蛎壳旁劳作的渔家女人旁,不远处有渔民在织网、挂蛎、修船,海水退潮,一串串挂蛎慢慢地露出水面……
(海蛎养殖 林昌峰摄)
讨海人的作息依潮水而定,李忠瑞说:“讨海人是‘半自由’职业工作者。”40年来,每天的出海作业他都要“算水”(计算潮汐时间),每天的时间听海的。40年来累积的工作经验让李忠瑞的“算水”技能和墙上的日历一样准确。可是他觉得做渔民最辛苦,他不愿意子随父业,不愿意将这种技能传给孩子,他将是他们家最后的一个渔民。
(海蛎人家 林昌峰摄)
村子里,和他有着一样想法的讨海人不少,有人想着下一代外出打工,有人想孩子做点小生意。近年随着生活的改善,这个村子里大部分渔民都建起了自己的砖房,生活境遇明显有了改善。在他们居住的地方也有了渔民的社区卫生所,出售日用品的小商店,一些供外地食客吃饭的海鲜楼也应运而生……
(海蛎人家 林昌峰摄)
就是这样的生活,让不少渔民跟着动了心思。而且随着薛家山隧道的贯通,不少渔民还筹划着将自家的房子装成店面,开间杂货铺或者小酒馆,告别渔民生活。按照规划,今后薛家山隧道将成为连接前岐镇和福鼎市区最快捷的通道。这样古朴的讨海生活还能持续多久,村里人也不知道。
(夫妻同舟 郭建生摄)
可有些渔民不那么想:“我又不识字,讨海也是祖辈留下来的,我就喜欢讨海。”还有一些渔民说,他们要坚持到没海可以讨时,再做其他打算。
(淘海 谢闽江摄)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8-12)灿烂的民俗文化——沙埕
- (2014-08-12)千万不要来福鼎,来了你会……
- (2014-08-13)带你玩遍福鼎的灵秀山水
- (2014-08-14)探寻瑰丽宗祠文化 留住那一缕“乡愁”
- (2014-08-14)福鼎的变迁
点击排名
- (2014-12-16)台山岛天空一天的变化
- (2014-11-13)“枫”情万种
- (2014-11-04)醉“色”磻溪
- (2015-04-21)微联盟丨串串糖画 点点记忆
- (2015-04-27)微联盟丨福鼎白茶,爱的味道
- (2015-01-16)匆匆那年,我们都在福鼎
- (2014-12-31)沙埕那些不为人知的传说(一)
- (2014-11-17)槟榔芋的味道,你懂吗?
- (2014-10-23)田园风景画——恒润农业观光园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