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微联盟 > 长寿柘荣 > 正文

马仙信俗五步骤,你知道吗?

2014-09-26 12:34:16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柘荣马仙信俗是以柘荣县的马仙信仰和民间道教科仪及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的仪式活动。其时间在每年的七月初至七月中旬,参加活动的信众主要分布于柘荣城关及十三境(岭口境、东峰境、上城境、前营境、后营境、溪坪境、湄洋境、前山境、洋边境、东源境、西宅境、太阳境、濂溪境),属于年例性的民俗活动,仪式前三天,全城禁屠,戒荤沐浴,洒扫街头、通道、门庭,清洗泉井、溪流。仪式主要由“接仙”、“献祭”、“巡境”、“醮仪”、“送仙”等五个部分构成。各部分都有其独特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接仙。接仙有两个时段的仪式:一是上山迎仙,—是信众接仙。上山迎仙是十三境福首于七月初一前,在马仙宫择定吉日,并卜选法师三人、信众七人组成迎仙队,上柘荣最高山东狮山灵岩洞(主祀马仙)迎仙下山。迎仙主要内容由闾山教道师做“祭拜”、“奏疏”、“献供”、“问杯”等科仪,在征得“九圣三阳”的胜杯之后,迎仙下山;山下十三境福首及信众在得到山上迎仙下山的信息(神铳鸣响后),聚集城东“供仙坪”整队迎“神舆”到城中仙屿之“马仙宫”下马,道师行“安座醮仪”,于翌日凌晨仪式告一段落。

 

  (二)献祭。马仙宫的醮仪为三天,其献祭仪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道教闾山派和佛道相融的“释教”共同来行持道法科仪,为民众禳灾祈福、纳吉呈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是信众的谒神祭拜,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许多中老年妇女纷纷带着女儿或刚过门的新媳妇到庙参拜,并一一讲解三位马仙勤劳持家和行孝服侍婆婆的事迹,通过长辈人年复一年的每次参拜和讲解,使马仙的孝道孝行在女儿、新妇中潜移默化,为家庭的和睦打下深厚的思想基础。

 

 

  (三)巡境。在马仙宫三天醮仪(俗称总供)后,经各境福首协商后,按各境例行顺序在十三境中举行巡境仪式活动。巡境由各境的道师、福首和境中信众及香客组成的仪队到马仙宫迎马仙之香炉及神像,在浩浩荡荡的仪队在本境巡游一遍后,神像和香炉便安置于按序轮祭的首境的祠庙或众厅,供境内信众祭拜一日夜。其第二天又由另一境仪队前来迎仙驾。在境内祭拜的一天中,各境福首按例要请一戏班来境演戏酬神娱众,以献虔诚。同时,境中福首(当地称地主)也要设宴请十三境福首到境中设宴聚会,同观戏剧以联络情谊,释嫌解误以往邻境间的矛盾问题。通过联谊,促进各境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其后各境依序迎神巡境、祭拜,在十三境最后一境祭拜完毕后,送仙回马仙宫安座。

 

  (四)醮仪。在十三境巡境结束后,迎马仙回宫举行醮仪。醮仪是整个仪式活动的高潮,其仪式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由道教科仪和民俗活动两部分构成。道坛科仪有“请神”、“发奏”、“诵经”、“午供”(大献供)、“禳星拜斗”、“禳厄过关”、“祈雨科”   等组;信众与之互动的有求嗣、祈财、禳灾、纳吉、小儿过关、老人延寿等民俗活动。醮仪的核心内容是祈祷良愿、人寿年丰、乡梓平安。

 

 

  (五)送仙。送仙是马仙信俗活动中,最为大型的民俗仪式和文艺彩街活动。各境福首纠集本境能工巧匠,尽其所能,各出招数,装扮铁枝台阁、舞龙、舞狮、花车、腰鼓、高跷、各式花灯、八仙歌舞、大锣鼓吹,以展示其人文景观。送仙仪式为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彩街游行,二是祭拜欢送。

 

  游行彩街,亦是按十三境之例行顺序,一境仪队接一境,按既定的路线有序游行。每境仪队的组成为:1、圣水令旗;2、开道锣;3、元帅大旗、马仙大旗;4、执事一付;5、銮驾全堂;6、元帅香炉、銮驾;7、马仙执事牌全付;8、道师;9、马仙香炉、神舆;10、马仙銮驾全堂;11、锣鼓吹乐;12、各境彩旗(每户一丁一旗):13、花车台阁(或舞龙、舞狮,各种花灯、文艺形式);14、锣鼓吹乐:15、信众香队等。各个仪队都专备有护驾人员,以防止仪队间之冲突。每境仪队均需在指定的宽阔处地点展演其文艺节目,每场节目做到尽欢即止,以保仪队不脱节,按序循行,顺利到达迎仙坪集合。除十三境隆重的仪队外,沿街百姓,多于门前设供,持香跪迎,爆竹迎送,可谓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全部十三境仪队按序列迎仙坪集合,由道师于送仙台作“发奏”、“诵经”、“宣疏”、“送神”科仪后,各境信众跪送神舆、香炉回东狮山。送仙仍由三位闾山教道师和七名福首组成。在送仙队远去后,各境仪队按序撤离迎仙坪,一路锣鼓不息,整装不懈,回到本境,当夜境中开荤宴宾、演戏谢神,一年一度的“请仙”仪式全部降下帷幕。(县文化馆提供)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