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水韵九都 > 推荐 > 正文

迎铁枝十八年后“复活” 雨夜东山演绎民俗盛典

2016-03-24 17:12:29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 苏诗瑶 李锟

 

杨良辉 摄

 

林灿鑫 摄

 

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是数不胜数,如戏剧、乐曲、书法、舞蹈、纸塑、走马灯……如果把这些精妙地糅合在一起,那定是迎铁枝了。

 

 

 

迎铁枝又称“台阁”,约于明后清初从台湾传入蕉城。在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它吸收了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表演特色,成为闽东地区颇有影响的民间习俗活动之一。

 


 

而在蕉城区洋中镇东山村,这近乎绝迹18年的迎铁枝,却在二月十五这一天再次回归大众的视野。

 

 

 

千丝万缕的银雨线,密密麻麻地在天地间不停地织着,纵横交错,纷纷扬扬,却打不乱老艺人搭建铁枝的动作。75岁的陈永敬是东山村为数不多的老艺人,做铁枝已五十多个年头,只见他动作娴熟将孩子送上7米高的铁架台,左手稳稳地将孩子贴在胸前的铁圈架上,右手快速将红布绳绕过孩子腰与胸前的铁圈架紧紧捆绑在一起,动作麻利,一气呵成,待将孩子扎稳,他便不紧不慢地给孩子穿上表演的戏服。

 

 

 

“一个月前我们就开始着手做铁枝了,因为这个极其费时费力,从构图设计到制作都必须亲力亲为,特别是焊接,一定要实、稳、扎,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上面表演是安全的。”陈永敬告诉我们,对于精益求精的迎铁枝,其制作成本也极其的高,一个戏剧表演的制作少说也要两万元,这也是迎铁枝为何数十年才能见一回的缘由。铁枝不仅对焊接技术要求高,对制作材料也是极为挑剔,铁质必须是密度大的实铁,花灯必须选用聚光性差的灯珠来保证光能散开,就连表演服装的花纹都要精挑细选,绝不能有一个马虎。

 

 

 

当然,对于小演员的挑选,那场面简直堪比一个旷世的选美比赛,除了精致的脸蛋,玲珑的身段,适宜的高度外,主要还得看看气质。你瞧,7米高的铁架台上,扮演龟相的孩子显得格外淡定,手中金铁锤一提一放,以顾盼神飞的眼神看着下面观望的人群,着实有股傲视群雄的大将之风。而中间的小哪吒,手提火尖枪,肩挎乾坤圈,脚踩风火轮,一举一动都透露着一股十足的萌劲,着实让人喜爱。

 

 

说道这位“小哪吒”,那就不得不提陈永敬一家三代的铁枝情。从1949年,陈永敬登铁枝表演,再到1986年,他的儿子登枝表演,到今天,他的孙女表演已经换了三代人,而洋中东山的铁枝情远远不止三代,甚至超过了三十代。

 

林灿鑫 摄

 

陈永敬感慨这七十载的年岁,他从一个铁枝上表演的娃娃到铁枝制作人,见证东山的变迁,而铁枝就像缠绕在东山人心中那解不开,扯不断的情愫。

 

 

锣鼓炮竹声声响,花灯璀璨铁枝传。迎铁枝队伍在四起的烟花炮竹声中缓缓驶向街心,扫过街尾,游进了东山古街。“金猴献瑞”“牛郎织女”“哪吒闹海”“岁寒三友”……精彩绝伦的戏剧表演轮番上演,曲尽其妙,各擅胜场。摩肩接踵的人流,万人空巷的场景,飘风骤雨也浇不灭乡人和游人的热情,人们高声欢呼,像极了一场盛世的狂欢。

 

 

这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它或许对人类的创造进取没有多大意义,但它却是承载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它就像一条贯穿于乡亲之间的绳,紧紧地将大家系一起,一同守护这份沉甸甸的乡愁。

 

·End·

 

责任编辑:merlin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