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幸福石后 > 产业 > 正文

忆那年,大泽溪水电站——宁德最大的水电站!

2016-05-31 11:06:35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吴培昆 图/雷美玲

 

 

大泽溪电站属于七都溪四级电站,站址设在石后乡大泽溪村,是七都溪中游的一个偏僻峡谷,离城关38公里。电站工程1970年动工,1974年建成,第一台6000千瓦机组开始发电。

 

 

这个装机容量8200千瓦的电站,如果同现时国内几十万千瓦大电站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但在当时,特别在宁德县,它可称得上是个了不起的骨干工程。因为七十年代初期,宁德县林林总总的36座电站,装机容量全部加在一起才1102千瓦,还不到它的1/7呢。所以它的建设成功,曾一度显著地改变了宁德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面貌。

 

 

立项和选址

 

最早提出建站报告是1969年6月。当时宁德县人口 24万,在城关居住有3万多人,只有208千瓦的水力发电厂一座,由金溪渠道供水发电(结合灌溉),另加补充用的300千瓦火力发电,远远不够民用及工业需要。按当时估计,仅城关照明及工业,就需2600千瓦电力,加上新建的合成氨、造纸、农械等工厂和医院、部队、农业用电,总需要量在4000千瓦以上。由于电力不足,电压低,电灯不明,许多人装上150瓦灯泡,其亮度还不如别地15瓦灯亮。由于宁德属于缺水地区,只要一个星期不下雨,就枯水、要停电。一停下来少则十来天,多则一、二个月,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1969年6月6日到9月20日,当时的“县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成立的党政合一的县级最高行政机构),由副主任张奉先签署,先后向福安地区和省电力局连续发出4份要求建设大泽溪电站的报告。其最早设想是把电站厂址设在城关15公里的七都乌坑村,用明渠引水方式,从上游左岸盘山开辟引水渠道4047米(包括打洞770米)发电4000千瓦,同时利用尾水提供灌溉2300亩;此方案不久便被否定。此后提出的都是把站址设到洋中和石后的山谷中,从洋中溪尾村筑坝引水,经水倒下、溪仔里、大寮、山泡、清水岭至麒瞵山对岸,渠长9.4公里,跨越两大支流(华镜溪、溪仔里),上用高空渡槽过水(或盘山开渠14.8公里,不设渡槽)。

 

 

1970年4月15日至17日,省电力局负责人王连忠,中央水利电力第二设计院工程师杨兆文,以及闽江、晋江水电工程局、闽东水电站、地区农业局等单位的技术负责人,齐集宁德,到现场踏勘观测,并开了座谈会,对该项目进行论证。他们认为:引水明渠虽然可动员大批民工上场,以打“人民战争”方式建设电站,有时间短,收效快的优点,但由于该地段多悬崖峭壁,山石风化严重,建成后,漏水、塌方现象难免,无法保证正常生产供电,后患无穷。从而放弃了这种方案,改为大坝——隧洞方式引水。

 

 

建站计划经省计划会议批准后正式立项。5月1日,“宁德县大泽溪电站指挥部”正式成立,由李鹏南、张奉先任指挥,从各公社抽调上场民工650人,5月15日陈洋——溪尾坝区公路正式动工。

 

 

1970年8月5日和10月27日,省军区黄副政委、省革委会成员杨布、工程师倪文杰等一行人先后两次到宁德,对电站现场重新勘测设定。认为原定左岸开发方案因引水渠道要穿越两条支流,工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不利,决定改由右岸开发,同时又将原定的建坝地点从第二坝改到第三坝,并从右岸开一条3529米引水隧洞 (包括支洞)于大泽溪——里园之间建厂发电,建厂方案终于最后定了下来。

 

·End·

 

责任编辑:FMT

 

回复关键字才艺大赛,参与“我的六一 我做主”才艺大赛,赢千元大礼!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