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黑玉断续膏”的秘密
(百草堂膏药制作,选材备料、工具以及制作过程均极为讲究)
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在古代和近现代的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百草堂祖传膏药制作与其功效,已有220多年的历史。它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由宁德市古田人阮兴文创设,并世代传承。据古田阮氏族谱记载,阮氏祖先原居住于古田县大甲镇茶洋村,第35世祖先阮兴文生于清乾隆20年(1755年),20岁时手创百草堂,并以黑膏药治病扬名一方。至第40世宜卫公,自古田大甲镇迁徙到古田杉洋镇,又于杉洋再建百草堂老字号,之后传子阮蔚财直至建国后。阮蔚财之子阮明,七十年代末,就跟随父亲学习祖传膏药制作工艺,学得一身以膏药治病的好本事。
百草堂黑膏药的主要品种有吊伤膏、骨疽膏、续骨膏、骨刺膏、祛风膏、拔毒膏等。百草堂软膏主要有跌打生肌膏和过敏膏,其在治疗痈疽、疔疮、丹毒、金创、烫伤等方面多被采用,在外治膏方中占着主要地位。
改革开放后,在阮蔚财父子的努力下,百草堂重振旗鼓、再现光华。2000年,阮明将百草堂迁至蕉城。经过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博采前人有关膏药配方的精华,他制作的黑膏药、软膏技艺如今已是炉火纯青,他也成为了救死扶伤的民间名医。阮氏父子把膏药初步地系统化起来,立足闽东一地,对膏药这一传统医学遗产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阮明已是百草堂黑膏药第八代传承人。说起自己与黑膏药“结缘”的原因,阮明坦言这与家族练武有关。
阮明家族是武术世家代代习武,他儿时习武多有受伤,他的爷爷和父亲经常用黑膏药替他治疗,每每都能药到病除,渐渐地对黑膏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深入了解黑膏药的功效用法和制作工艺以及这个世代传承的黑膏药是如何而来的对家族对人类又有着怎样的贡献,他开始请教爷爷和父亲教他如何制作祖传的黑膏药。
(目前儿子阮志刚也成为了百草堂黑膏药的第九代传承人)
(中草药都是用手工打碎)
1965年阮明出生于古田县杉洋镇的一个中草药世家。受家庭熏陶,阮明自小对医学感兴趣;18岁的阮明师从当地名医李连妹,悉心学习针灸及中草药知识;5年后,深得师傅精髓的他开始了从医生涯;2000年阮明从古田来到宁德开设了百草堂;2001年阮明到福鼎卫校进修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近日,记者跟随阮明来到他在古田杉洋的老家。在家中,他给我们完成了一整套的黑膏药制作流程。百草堂膏药制作,选材备料、熬制使用的器皿、工具以及制作过程均极为讲究。其主要原料为青草药、名贵中药如红丹、植物油等。百草堂传人至今仍保存着先祖遗传下来的手抄本膏药配方,其膏药制作的古法技艺传承主要靠的是口传心授,材料的选择、器皿的使用、繁复的制作过程的掌控,都在心中有一套法则。
阮明先将所需中草药材浸泡了三天三夜并从厨房的大缸里取出,放入土灶上的铁锅中,加入桐油、菜籽油、榛子油三种油混合的“三合油”。将药材炸到呈现黄褐色略带黑灰后,用漏勺过滤取油去渣。油炸过程中须注意药材不可炸焦,所以他总是很细心的翻动那些药材。阮明告诉笔者,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药物的质料和性质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原则上是硬质药物如带有硬壳的、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枝、果之类次之,花、叶类后下。
(将经捶打过后的药膏再次放进锅内,用文火慢熬)
(用银匙舀起膏药平摊于皮纸、油单纸或布上,待其温度下降略呈凝固状后,将之对折)
将去渣后的药油重新倒进铁锅内,先用武火熬至冒出油烟,改用文火继续熬制。文火熬制过程中要不断地用油勺舀起油,再缓缓撒入锅内,阮明说此过程称之为“扬油”,其作用为均匀油锅内温度并适当降温,避免油温过高导致“烧锅”。用文火熬制后需达到可以“滴水成珠”,阮明用小油勺舀起少量油滴入装有清水的海碗中,油须呈水珠状而不分散于水面。此时,即可倒入粉末状的红丹。红丹应选用质量上佳之品,用前应先炒过。红丹撒入过程中,阮明将红丹慢慢散入锅内,他的儿子在一旁用桃木搅拌棍不断地按顺时针进行搅拌,确保药油与红丹的混合均匀及油温均匀。如此反复不断搅拌后,待油膏呈黑色糊状,用瓷勺舀起少许泼入水碗中略降温后用手指捏试,如可捏成团并能拉成细丝,即说明火候已到。阮明说百草堂膏药的火候把握、油量比例、红丹用量均极为到位需要用心钻研还要反复实践。
阮明取出一只木桶并加入一半清水,他还强调必须要木桶,普通的塑料桶会影响成品。他将油膏倒入水中。倾倒时他儿子将水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倒入后集聚成整团。“黑膏药需要浸泡七天。头日,每隔一个时辰换水一次;次日,每隔两个时辰换一次水;第三天起,每隔三到四个时辰换水一次。其功效为浸水驱‘火毒’。七天后才算去完‘火毒’。”阮明向记者说道。他还告诉记者,拔“火毒”是膏药制作末期很重要的一环。如果熬成的膏药未经过去“火毒”就使用,不但影响疗效,而且会因“火毒”加重病情使伤部溃烂。
随后阮明说将经捶打过后的药膏再次放进锅内,用文火慢熬,以油膏不见油泡为度即可起锅冷却。阮明和他儿子把如麝香、没药、血竭、冰片、珍珠等的贵重药、芳香药在石磨内研成粉,用竹筛筛去粗粒,留下细末,称之为“细药”。最后阮明从书房取出已被裁成三寸至五寸见方的油单纸,用银匙舀起膏药平摊于其上,形状一般皆为圆形。待其温度下降略呈凝固状后,将之对折。至此,一贴传统膏药方才宣告制作完成。
目前阮明已把黑膏药的制作工艺传承给他儿子阮志刚,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黑膏药的制作工艺以及推拿针灸的手法技艺阮志刚已是黑膏药第九代传承人。阮明说志刚自幼对黑膏药技艺非常感兴趣。“我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共同努力将黑膏药的制作工艺传承下去。”阮明在采访结束时说道。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8-12)漳湾镇疑发现600年前宁德贤人韩信同墓葬 蕉
- (2014-08-12)皓然若雪出海田:宁德古代制盐业
- (2014-08-12)好山好水酿好酒——探访宁德黄酒酿造技术
- (2014-08-12)踏访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 (2014-01-27)宁德首个世界级遗产诞生记
点击排名
- (2014-01-24)霍童外表少林鹤桩拳
- (2013-12-30)蔡威:暗战长征解密(一)
- (2013-12-24)蔡威:暗战长征解密(三)
- (2013-12-23)蔡威:暗战长征解密(二)
- (2013-12-19)宁德“黑玉断续膏”的秘密
- (2015-05-27)水密隔舱福船:迈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征程
- (2014-08-12)漳湾镇疑发现600年前宁德贤人韩信同墓葬 蕉
- (2016-05-25)南际山中藏着一座300年的古刹,见证着宁德的
- (2016-05-19)闽东一奇男子:历官四省 所至有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