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书香宁德 > 探秘 > 正文

蔡威闻所未闻的故事——一个神秘人物半个世纪后的追忆

2016-07-26 21:05:59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林珊

 

 
引子: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母亲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母亲原是一名部队医院的护士,因各方面表现优秀,被抽调到医院医务处从事行政工作,成为人人羡慕的政工干部。作为一名政工干部母亲的表现也很出色,组织上几次有意培养她,但都因其家庭成份高,特别是部队政治处在外调时当地街道还反映母亲的一位堂哥(与母亲同曾祖父,住在同一个大宅院里)解放前去当“土匪”了,至今下落不明,晋级提干的机会始终与母亲无缘,不久,母亲就被转业回到地方。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八十年代中期,在母亲的家乡——福建省闽东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里突然来了几位从北京来的省部级领导人物,他们在省、地区和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小县城里调查寻找一位名叫蔡威的神秘人物。这些北京来的领导人物是谁?而他们所要寻找的这位神秘人物又是谁呢?

 

蔡威

 

这一切还得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说起。1936年9月22日,红军部队行经甘肃岷县一个叫卓尔坪的小村庄时,一位红军干部不幸病逝了,秋风萧瑟、残阳如血、鸿雁悲鸣,小山坳的荒滩上,徐向前作为红军前敌总指挥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主持了这场葬礼,红军总司令朱德、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周纯全、副主任李卓然、西北局组织部长傅钟、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骑兵师师长许世友等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和部队医院领导傅连暲等人参加了这位红军干部的葬礼。这位英年早逝的红军干部年仅29岁,他就是上文提到的神秘人物“蔡威”。然而在他离开人世四十九年后为什么有这么多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寻找他呢?

 


长征途中的无线无线通信和技术侦察工作

 

现在就让我来揭开这位传奇人物神秘的“面纱”。1926年,年仅19岁的蔡威在上海求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按组织安排,先后在福建和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受党组织的派遣参加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奉命与王子纲同志从上海秘密进入鄂豫皖苏区,与其他几位同志开创了红四方面军的无线通信和技术侦察工作,先后担任电台台长、方面军司令部二局局长、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等职。长征途中他刻苦钻研,埋头攻关,获取了国民党军队大量的秘密情报,粉碎了敌人对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的多次进攻和“围剿”,为配合红军长征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得到了朱德、徐向前,陈昌浩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和褒奖,被誉为“红军中的活菩萨”。毛泽东主席在长征结束后,曾对红军司令部二局作出高度评价:“二局、好样的。有了二局,红军长征就像夜里行军的灯笼。如果没有二局,长征的胜利是难以想象的”。

 

 

宋侃夫被聘为“中国老年文物研究会”的顾问聘书   图/网络

 

然而由于党的地下工作和技侦工作的的特殊性和极其严格的保密要求,长期以来蔡威烈士生前的身世和革命经历鲜为人知,致使其牺牲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他的烈士身份和籍贯都难以得到确认,英雄的遗骨只能客居他乡。改革开放初期,红四方面军的老同志、蔡威生前的老战友宋侃夫、王子纲、肖全夫、徐深吉、陈福初、马文波、李永悌、故正先等同志怀着深厚的战友情谊多次磋商、研究寻找蔡威烈士的方案。然而这些蔡威生前的老战友只知道蔡威是福建省福宁府人,生于1907年,其祖上曾有人在四川当过大官,至于其他信息,包括蔡威是否其真实姓名都无从知道,要寻找为革命事业牺牲了近半个世纪的烈士,仅凭以上掌握的少量信息简直如同大海捞针。

 

为了找到突破口,徐深吉、肖全夫将军于1982年开始连续几年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宣扬蔡威烈士事迹的文章,希望通过刊物在全国各地的发表能引起知情者或蔡威亲属们的关注,在大家的殷切盼望中,福建省福鼎县有一户张姓人家开始上门“认亲”来了。在初步调查了一些具体细节后、当调查组同志进一步提到“你们张家是否保存有一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佩剑”时,张家亲属当场否认并反问“石达开败于大渡河,而我们张家地处闽东,他的佩剑怎么可能到我们这里来呢?”

 

 

马文波寻找战友蔡威家人的手书纸条   图/网络

 

时光回溯,1936年春天,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四川西北丹巴,部队驻扎了下来,准备过金川江西行。沿着金川江顺流而下,往前就是大渡河了。高山峡谷、渺无人烟,一天天气晴好,蔡威与战友二局一科科长马文波沿江并排走着,望着身旁咆哮的江水一泻千里,两位战友触景生情,谈到了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陈年往事,这时蔡威告诉马文波石达开随身佩带的那把宝剑在其蔡家珍藏着。

 

   谁也没有估计到正是蔡威当年在金沙江畔对战友马文波有心无意的这句话成为几十年后认定蔡威身份历史的突破口和铁证!

 

   时间在大家急切又无奈的心情下又过了两年。1985年春,宋侃夫借助到福建开展整党工作的机会,在省委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协助配合下在闽东地区展开寻找蔡威烈士故乡和亲属的工作。与此同时,宁德县(现改称蕉城区)的一户蔡姓人家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多方寻找其父亲、祖父蔡泽鏛,几十年一直没有结果。1985年春天,这家人的子孙又一次到当地有关部门反映寻找其祖父蔡泽鏛,此时,正是宋侃夫到福建省开展整党工作的时候,机缘巧合,历史经过了四十九年,军地双方的寻找才在1985年的春天有了重叠和交集。最初的查访核实是那样的顺利,石达开佩剑,又是石达开佩剑!蔡家子孙在面对提问时显然也是一脸茫然,不过很快就水落石出。

福建省博物馆   图/网络

 

    1985年6月,总参三部原副部长马文波一行在福州军区及省委有关部门的陪同下来到了宁德,经实地查访蔡氏宗族,最后证实:蔡威的曾伯祖蔡步钟,清朝时曾任四川雅州知府,大渡河安顺场一带正是雅州的辖区,石达开兵败被俘时恰在蔡步钟任内,于是石达开的佩剑也就传到了蔡步钟手中,并留给长子长孙作为传家之宝。1956年地方政府在征集历史文物时,蔡家将其捐献给政府再由政府上交给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把宝剑是确认蔡威身世的最后一个重要证据,以上仅是蔡氏家族单方面的证词,但这把马文波将军关注和追寻了半个世纪的宝剑是否存在?现又保存在哪里呢?调查组几经周折,从中国历史博物馆到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最后才在福建省博物馆查到宁德蔡家捐赠的这把宝剑。

 

省博物馆里宁德蔡家捐赠的宝剑

 

至此,与母亲紧密关联的蔡氏家族中曾经留在人们心中的疑云就此消散,历史真相得以重见天日。

 

1985年11月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蔡威为革命烈士。

 

1986年7月21日,徐向前元帅为纪念蔡威烈士牺牲五十周年,挥笔题词“无名英雄蔡威”。

 

1986年10月6日,在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宁德地、县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蔡威烈士牺牲50周年报告会。

 


徐向前元帅题词的“无名英雄蔡威”

 

1998年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蔡威烈士的遗骨荣归故里,葬于蕉城麒麟山公墓。

2005年宁德蔡威故居被评为福建省四大红色名人(毛泽东、朱德、张鼎丞、蔡威)故居之一。

2008年7月蔡威烈士的故居成立蔡威事迹展陈馆对外开放,总参三部授予蔡威故居“技侦光荣传统教育基地”的荣誉称号。

蔡威———宁德人民永远的骄傲。

 

蔡威馆里的蔡威塑像

 

谨以此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暨蔡威烈士光荣牺牲八十周年。

 

·End·

 

责任编辑:Hs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