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微联盟 > 今日福安 > 正文

走进闽东唯一的回族村——福安黄儒村

2014-12-23 16:17:35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丁姓回族在这里“遁隐深山,凭险架庐” ,繁衍了五百多个年头

 

  穆云乡黄儒村位于海拔六七百米的山上,是闽东唯一的回族村。初冬时节,我们沿着白云山麓的一条蜿蜒小路来到这里。

 

  村子倚山靠崖,掩映在篁竹和林木之中。一条石路横穿山村,把村子拦腰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路面依山而建的住房,下端凹进,上端突出,颇有“吊脚楼”的味道。路下的民宅巧妙地利用地形,顺崖而建,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形成独特生活环境格局。远望沿“陂”叠建的青瓦泥墙,可见“禄马东来”门楼匾额,虽然历尽了岁月的沧桑,却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昭示了房主人对儒家文化的趋同和向往。

 

白云山麓的黄儒村僻静、清幽

 

  据史料记载,黄儒丁姓回族源自泉州陈埭。陈埭丁氏的先民本是阿拉伯人的后裔。其一世祖节斋公丁谨(1251—1298年)自苏州“货贾于闽泉,卜居泉城”。丁氏三世祖、四世祖从泉州城内文山里迁居陈埭,“隐伏耕读其中”。嘉靖三十九年,倭冠占据泉州陈棣,“(丁氏)举族室庐荡然俱毁,无有存者”。危急情势之下,丁氏族人丁尚宾由陈埭辗转至福安黄儒村安家落籍,成为黄儒丁姓的始祖。丁姓回族在这里“遁隐深山,凭险架庐”,繁衍了五百多个年头,成了闽东丁姓回族的发祥地之一。现今黄儒村有224户九百余丁,福安、福鼎、霞浦等地的许多丁姓人家,都认同自己是黄儒丁氏的传人。据村民说:“文革”前,祠堂里还珍藏着一部《古兰经》。每年“开斋节”,黄儒都会派代表前去泉州参加这一穆斯林的重要节日。

 

  从村子古亭上极目远眺,山崇岭峻,大地苍茫,给人一种“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体验。黄儒回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与当地畲汉族人和睦相处。黄儒村大大小小的田园,散布在山崖之上。远远望去,层层叠叠仿佛是置放于崇山峻岭之间的“碗”、“碟”、“瓢”、“盘”。村子周边,漫山遍野都是毛竹,毛竹加工成为“回篾村”。这里家家户户都做篾,人人都有一身好手艺。从砍竹、开片、破篾到制作成拢箩、斗笠……黄儒人对柔软细长的篾丝儿得心应手,编织一件件精美的成品。这几年,翠竹下的黄儒,依托青翠的竹林,发展篾手工艺,从卖竹产品到卖竹风景……产业链不断延伸。

 

村子周边漫山遍野的毛竹令人赏心悦目

 

  农历七月十五,是纪念先祖的中元祈福节。福安穆云畲族乡的山民们主要通过祭祖、唱坐堂戏、烧纸燃香、演目连戏、等表达对先祖的怀念。每年“七月半”,这里黄儒村民虽然一样祭祖,但是却戴着标明自己民族身份的洁白的清真帽。

 

  黄儒地理四周皆为中小丘陵地貌,高差大,坡度陡。因受1997年的11号台风影响,村后山坡产生大范围的“S”型山体裂缝,长达1公里,宽30-100厘米,经地质部门勘察属特大地质灾害隐患村。因而搬迁到平原地带的桂林秀溪洋等地,重建“造福工程”新村。

 

  穆云畲乡是闽东畲族聚居地,黄儒回族村在这繁衍生息了500年,与当地畲汉群众和谐相处,共同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赞歌。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