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宁德人,这个记忆不能忘记
文/苏诗瑶 图/林翠慧
折扇、竹编、书画装裱……这些曾在时光里鲜艳夺目的老工艺,却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慢慢地褪去了繁华,只身藏进古街窄巷中渐渐被遗忘和消逝。
竹编工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是一门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独特的古老技艺。在蕉城区,谈及竹编技艺,有一个村落常被提及,那就是洋中镇的嵋屿村。竹编技艺在嵋屿口手相传已有千年,其簸箕、竹席等手工制品,工艺精巧且物美价廉,享誉闽东乃至福建沿海其他地区。
然而,随着传统老艺人的日益减少,年轻艺人出现职业选择多元化、流动化的趋向,嵋屿竹编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找寻这项指尖上的技艺,笔者一行来到了嵋屿村。恰逢农闲时节,老艺人又开始操刀开始制作竹编工艺。
一条长长的厚篾青,在老艺人詹兴利的刀下,被破成两条薄厚均匀且韧性十足的篾青。篾青在刀下卷起丝丝竹絮,削竹刀在詹兴利的指间上来回滑动,厚实的老茧紧紧裹住他的双手,也似乎没有比这更坚硬的手套。
10岁开始学习竹编技艺,一晃五十载,詹兴利早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竹编师傅,破篾青技术更是了不得。一般的农家师傅只能破篾青6至8层,他能破篾青12层,每层更薄而细长。现今,在机器的帮助下,可以将成竹先破四层,再用手工再破4层到8层,每层只有不到半毫米厚,甚至只有A4的厚度。
破完篾青之后就可以开始编制席子了,只见几条薄而细长的竹篾在老艺人的手中翻转穿插,不一会儿,就形成了一块细密而精美的席子,上面还分布着一些自然形成的花纹,煞是好看。
编制的老艺人告诉我们,根据不同的编制方法,可以呈现出“棋盘花”“压二花”“压三花”等不同的图案。
嵋屿的竹编工艺由于质量过硬,经久耐用,即便人们的生活用品日益现代化,在农村寻常百姓家,竹木制品仍然十分常见,它们还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村民搬到市区,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几乎不从事竹编工艺,村里也只剩下寥寥几户还在坚守这份执着。
“现在做竹编的效益已不如打工来得快,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怎么学习了,村里只有几户人家还在做。”村支部书记詹思文说,竹编技术比较繁杂,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要达到技艺高超的程度,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会不会再过数十年,等我们这一辈都离开了,就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手艺给丢了?”詹兴利停住滑动的刀片,粗糙的手握着长长的竹篾,眼角微微泛湿,“都守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还能再守几年。”他两鬓白丝在微黄的余光中显得格外刺眼,刺得我干涩的眼睛一片湿润。
白驹过隙,任钟鼎也经不住时光的打磨,何况这小小的竹编。走过了千年的历程,嵋屿竹编技艺被藏进了指尖,成为一个“乡愁”,深深烙在每一个嵋屿人的心中,它也在有限的年岁中静静地期待着应有的保护和传扬。
离开嵋屿村,灰色的天空盖不住落大雨滴,打落在村口的新竹上,溅起朵朵雨花,空气凝结些许的微凉,而传统的竹编文化仍在风雨中等待雨后初晴的阳光。
责任编辑:XIEY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9-25)国师公园 洋中群众好去处
- (2014-12-15)我骄傲,我自豪: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母校
- (2014-12-29)借问千阕何处是 遥指柳州古戏台
- (2015-03-17)宁德有个“青蛙节”,知道不?
- (2015-11-12)带你走进洋中莲下村的《雨巷》
点击排名
- (2016-05-03)关于洋中“青蛤节”的传说故事,朋友圈出现两
- (2015-11-12)带你走进洋中莲下村的《雨巷》
- (2015-05-12)穿越时光来旅行——这里藏着一个千年古村
- (2016-03-18)东山古戏台,触摸历史冰山一角
- (2015-03-17)宁德有个“青蛙节”,知道不?
- (2015-08-17)作为宁德人,这个记忆不能忘记
- (2015-11-27)一座古村落,守着一段「冯姓村民」的光影故事
- (2016-04-12)手工脚烛——点亮梦里水乡的清晨
- (2016-05-03)约吗?来一场梦里水乡的小镇之旅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