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推荐-旧 > 正文

霍童二月二灯会 沿袭千年的精彩

2015-03-23 17:50:49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陈丽晶 李锟 余琛

 


纸扎“三羊开泰”

 

  春柳年年吐绿,桃花岁岁芬芳。霍童二月二灯会就好似春日的绿柳桃花,沿袭千百年精彩依旧。中华一绝线狮、千年技艺纸扎时至今日依旧焕发着无穷的生命力。农历二月初一开始,就陆续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前往霍童一睹古镇灯会的精彩,灯会持续四天,霍童全镇“四境”(万全境、华阳境、忠义境、宏街境),每境表演一个晚上,称为“小迎”,逢五年为一轮,称为“大迎”,去年“大迎”之夜盛况空前,今年“小迎”也毫不逊色。

 


纸扎“珍珠塔”

 

五彩缤纷的纸扎接踵而至

 

千古纸扎精彩依旧


纸扎“麒麟送子”

 

  3月20日,下午五时许,记者一行人驱车前往霍童古镇欲一睹灯会盛况。刚下车便听到从古街祠堂传来锣鼓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从下午两点开始便有人在镇上打锣通知晚上有灯会。

 

  晚上七时不到,家家户户就在自家门前准备好了烟花炮竹,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聚集在村头大榕树下等候灯会的开始。

 

  “好!再高一点!”随着叫好声的由远及近,灯会在徐徐夜幕中拉开帷幕。首先在人群簇拥中亮相的开路先锋是纸扎“霍童人民欢迎您”,出自64岁老师傅章新花之手。他告诉记者,正月初四就开始准备今年的灯会,自己的纸扎今年打头阵,所以花了不少心思。“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游客来霍童赏灯会,‘霍童人民欢迎您’就是为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而做的。”章师傅一边忙着调试灯光音乐一边说。

 


纸扎“姜太公钓鱼”

 

  “五彩花灯迎佳节,敲锣打鼓接新春”,还未看到完整纸扎,目光就被高挂的对联吸引住了。在烟花炮竹声中,郑树林师傅的纸扎缓缓向前移动。三只纸扎绵羊在草地上悠闲自在地吃草,背景是青山蓝天,郑师傅的“三羊开泰”获得不少观众的好评,“今年是羊年,这个纸扎寓意大家在羊年事事如意。”郑师傅脸上的笑容在五彩灯光的照应下显得愈发灿烂。他还不忘强调,制作这三只羊花了好些功夫,光是糊纸就十多层,羊毛也是亲手粘帖,“为了能在灯会上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辛苦也是值得的。”他说。

 


观众手持平板电脑手机拍照录像

 

  精彩远远不止这些,“麒麟送子”“姜太公钓鱼”“舞蹈”等五彩缤纷的纸扎让在场观众应接不暇。不少观众手持平板电脑手机拍照录像,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特地从外地赶回来看灯会,每一年都没有错过。”从上海赶回来的本地小伙张先生说。众多观众当中,不乏省外慕名而来的游客,从河南远道而来的魏女士告诉记者,早就听闻霍童灯会非同凡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也许正如章师傅所说,这不仅仅是霍童人民的灯会,更是所有人的盛会。

 

气势恢宏的舞龙现场

 

纸扎纷纷亮相

 

古镇线狮首屈一指

  霍童线狮又称霍童抽狮,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二月二”灯会中的重头戏。2006年,霍童陈姓线狮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毫不夸张地说霍童线狮就是霍童古镇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霍童镇首屈一指的民间技艺。

 

  “来霍童最不能错过的就是线狮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说话间,三只大小不一的线狮已随着鼓声起腾挪跃、前后翻转,时互相嬉戏、时群起抢球,现场观众无不拍手叫绝。线狮身后,十余名师傅手持绳索,凭借良好的腰功、腿劲、臂力和熟练协调的技能,通过头索、尾索用腮索拉动,舞出狮子抢球、坐立、朝拜、搔首、舔毛、依偎、翻滚、顾盼等各色动作,活灵活现,引人入胜。现场灯光变幻、吐云喷火、打击乐几乎配合完美,雄狮出洞、母子相亲,三狮戏珠等高难度动作唯妙唯俏、栩栩如生。

 


狮子准备腾跃

 

  黄师傅告诉记者,霍童线狮表演分单狮、双狮、三狮、五狮4种。大狮子重约27公斤,小的约18公斤。狮子全身由多种材料制成,以竹蔑为框架,里面填充棉花、布料、橡胶等,狮毛则用特殊的彩色塑料丝制成。线狮所衔的球精致灵巧,大球网筐内套有旋转自如的小球并配有灯光,从狮头到绣球的制作要花上个把月时间。线狮表演之前,从舞台制作、灯光效果配置到绳子布局均由人工操作。“每次表演时,灯光音乐和狮子舞动的动作都是一整套,希望呈现完美的视觉效果。”他坦言,刚开始拉线狮时每天胳膊都累得酸疼,现在几十年下来都习惯了。

 

  霍童线狮以陈氏线狮队和黄氏线狮队为代表,陈氏线狮源于盛唐时期的泉州、南安一带,据称是由泉州的提线木偶艺术演化而来。清康熙年间,陈氏祖宗举家迁到霍童镇。经过数十代人的改进,演变成了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线狮。

 


狮子抢球

 

  黄氏线狮的起源来自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说法。相传,昔年老祖宗用布包棉花扎成“狮子”,系上线绳,穿过太师椅靠背上的花纹小孔。拉动线绳,“狮子”便上窜下跳,以此逗乐小孩。后来,老祖宗看到一座酷似“雄狮回首”的山头,备受启发,回家摸索制成一头重达15公斤的大狮,在狮身不同位置装上“滑饼轮”,狮头、狮尾系上往返绳索,狮子双腮还系上两条绳。拉绳人走在人工抬着的游街舞台后操作,通过不同方式拉动绳索,让狮子舞出钻穴、出洞、含球、吐球等生动架势。经过千百年改进,黄氏线狮如今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文武狮”,既重表情,又重拳术技巧。

 

  如今,霍童线狮早已声名远扬,成为霍童镇首屈一指的民间技艺。2012年5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霍童线狮表演馆成立,让线狮不仅仅只是二月二的“专利”。

 

  “时隔二十年再看霍童灯会,感慨颇多,霍童镇真的越来越好了”人群中隐隐听到有人这样说。

相关链接>>>

  霍童灯会的历史要追溯到隋代,相传,隋代祖籍河南固始人朱福、黄鞠为避炀帝暴政,先后弃官举家入闽。朱福先居霍童,后让地给黄鞠,黄鞠为答谢朱福让地之谊,每年二月初一(朱福生日)迎请朱福回故地过生日:白天看高跷,夜观纸扎花灯,唱戏三天三夜。黄鞠迁居霍童石桥后,便率家人兴修水利,广开良田,同时也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促进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后人为纪念他,便尊他为“土主”(即土地神),为霍童四境共奉之神。而最初为仁者寿的花灯也随之传遍霍童四境。四境诸大姓氏不免暗自较劲,各自展示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和各具特色的表演技巧。经千百年的传承和发扬,就有了今天的二月二灯会。


 

责任编辑:XJL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