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雄:我说蕉城
王世雄/撰文
王世雄在蕉城
早安蕉城 谢书秋 摄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眉眼即山水也。
山,第一旗,支提山,青山,山山相连。水,太平洋,三都澳,霍童溪,水水相荡。
三都澳风光 郑承东 摄
山水的相会相亲相依,成就了蕉城。
蕉城的山倔强而刚毅,蕉城的水浩荡而有容。
霍童支提寺全景
霍童溪畔貌不惊人的狮子岩和芦坪岗至今还潜藏着旧石器时代的火种,壁立干仞的那罗延窟留下了道家炼丹人无畏的步伐,森然静谧的辟支石界迎来了异域僧侣端坐诵经。寻觅仙草的踏屐声与口吐莲花的诵经声,竟然出奇和谐,融入了这方山水,不经意却诞生了道家的“第一洞天”和佛家的“天下第一山”。
天冠说法台
草长莺飞,流水潺潺,东方两种重要的文化便在蕉城扎下了强大的根系,静静藏身于鹤林宫的唐代“霍童洞天”石碣和巍然屹立的天冠说法台,两块石头,便是照耀古今的明证。道与佛,如山如水,相亲相容,涵养着这方水土。
黄鞠故里 林蔚盛 摄
这方水土也养育着一方人物。隋谏议大夫黄鞠率众在霍童烧石凿洞,成就了一方壮举。世称石堂先生的陈普以其博学和多才为闽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刑部尚书林聪以清正廉洁和司法的改革创新而垂范后世。“无名英雄”蔡威成了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百丈岩九壮士”更以凛然不屈的牺牲精神谱写了新的诗篇。一方人物,灿若星辰,壮大着这一方裉系。
母亲河-霍童溪 傅熹 摄
根系催动着发育、成长,推动着创造。
在灵巧与厚重,团体与个人的拿捏之间,创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霍童线狮”。在几代人的摸索之后终于完善了世界级的“水密隔舱”造船技术。能歌善舞的“山哈客”练就自己的独门绝技“畲族双音”。无形和有形的创造,萧然无声。梁大通时,集能工巧匠建造了庞大的鹤林宫,开创了一个霍林洞天的时代。宋代,生活在崇山峻岭中的梅鹤人在建造师的带领下,修建了两座桥,一座石拱廊桥,一座石梁桥,从那用不规则的石块砌就的石拱,从那横亘溪面每条重达十吨的石梁,依然可以触摸到令人惊叹的创造力。
霍童线狮 陈信荣 摄
创造力还从几百年不倒的夯土墙中迸发出来,还从精美的窗花和画梁中迸发出来,还从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和独具匠心的营构中迸发出来。
创造力也同时构建着强大的根系。
七都滩涂 郑承东 摄
根系需要精心呵护。需要研究根系,对根系的生长方向了如指掌。这正如我们研究乡土,对我们这方水土这方文化进行梳理,以便于更深入地认识内在的机理,心在根系,根系了然于心。
建设 阮建兴 摄
根系厚土,方可图远,方可图强。“思远能容,厚德扬善,坚韧务实,创新争先”的蕉城精神就来自于这方水土的雄浑根系,融入“六新大宁德”、步入福建的新行列也依然离不开这雄浑的根系,长得更高也依煞还要从这根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集聚更大的力量。
转自:《福建乡土》 王世雄,原宁德市蕉城区委书记,现任宁德市副市长。 |
来源:游在蕉城
责任编辑:FMT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8-12)雪国蕉城 水墨江南
- (2014-08-12)蕉城元宵节习俗走透透
- (2014-08-12)蕉城之春圆舞曲
- (2014-08-12)千年传承手杆秤
- (2014-08-12)纸扎传承技艺
点击排名
- (2016-09-09)蕉城第一波优秀教师来袭,谁是你心中的“最美
- (2016-06-17)身份证3522开头的宁德人,其实根本不用出国旅
- (2017-09-01)宁德报恩寺的前世今生,揭开一段波澜沉浮的真
- (2018-02-25)【扫黑除恶】举报有奖!蕉城公安面向社会收集
- (2018-01-08)厉害了!9家风景区获批“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
- (2016-04-26)菜市场の旅行丨人生百味之“东湖市场”
- (2014-08-12)蕉城元宵节习俗走透透
- (2014-08-12)雪国蕉城 水墨江南
- (2014-08-12)纸扎传承技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