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得到!宁德居然藏着个“以碗代砖”建民居的别样村
一名游客正在碗窑村拍照
看惯了城市中密密麻麻地钢筋水泥高楼大厦,许多人常常怀念乡下那砖墙瓦房或土墙茅舍。可是,你曾听说过有用吃饭的土碗建造的房屋吗?
看惯了城市中密密麻麻地钢筋水泥高楼大厦,许多人常常怀念乡下那砖墙瓦房或土墙茅舍。可是,你曾听说过有用吃饭的土碗建造的房屋吗?
近日,记者采访发现,在宁德市的飞鸾镇,就有这样一个用烧制的土碗作为墙体材料建造房屋的村庄。这里的房屋十分别致,圆圆的土碗一层层一排排地垒起来,形成房屋墙体。圆弧形相连的碗面连绵不断组成的墙体,使看惯了平平整整墙面的人感到一种别致,一种艺术,一种别样的生活情趣。
以碗代砖建造的民居
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村取名碗窑,是因当地有着生产各种陶瓷的历史。由于制碗需要大量的碗胚(当地称为“碗盒”),碗胚制碗烧两三趟后,就废弃不用了,堆积如山的碗胚丢弃了又可惜,烧过的胚子又不好重新利用,于是村民就地取材用来做墙体材料。
制作土碗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夏天比较凉快。”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告诉记者,这种材料不仅看着美观,而且透气。当时许多人家在建造房屋时,普遍采用这种材料,代代相传,就成为现在民居的一个特色。
以碗代砖建造的民居
如今的碗窑村,诸多现代的小洋房取代大部分碗盒房。不过细微之处,仍然能看到碗盒妙用的经典遗迹。记者就在碗窑村外窑的一处旧宅院大门外看到,剥落的墙体上露出整整齐齐叠砌的碗盒。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早在明代,一些闽南移民便落脚于高岭土存量丰富的宁德蕉城碗窑村一带,开始以制碗为业。在碗窑这片土壤上,他们生生不息、辛勤劳作。
在当时,闽东海运交通极为便利。而碗窑村地理位置极佳,东临天然良港——三都澳不足5公里。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开放三都澳为对外贸易港口,次年,正式设立海关。碗窑瓷器正是通过这一途径漂洋过海。
从蕉城到飞鸾,从飞鸾到三都,徜徉于碗窑,听着不同于当地方言的闽南语,令人不由得对碗窑与闽南的渊源浮想联翩。碗窑先民不仅造就瓷业发展,而且留存下特有的建筑文化瑰宝。
·End·
来源:东南网(叶伏国)
责任编辑:merlin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8-12)深巷飘香的宁德光饼
- (2015-02-03)世界上最动人的三个字:回宁德
- (2015-02-15)守望一座城,宁德在等你
- (2015-02-27)这是宁德,这也是宁德……
- (2015-02-28)上海有个城隍庙,宁德也不赖
点击排名
- (2016-09-09)蕉城第一波优秀教师来袭,谁是你心中的“最美
- (2016-06-17)身份证3522开头的宁德人,其实根本不用出国旅
- (2017-09-01)宁德报恩寺的前世今生,揭开一段波澜沉浮的真
- (2018-02-25)【扫黑除恶】举报有奖!蕉城公安面向社会收集
- (2018-01-08)厉害了!9家风景区获批“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
- (2016-04-26)菜市场の旅行丨人生百味之“东湖市场”
- (2014-08-12)蕉城元宵节习俗走透透
- (2014-08-12)雪国蕉城 水墨江南
- (2014-08-12)纸扎传承技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