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尚书故里七都梦 > 人文乡土 > 正文

大明王朝的一代名臣, 在宁德留下了什么,一起去看看吧!

2015-05-06 10:33:38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唐颐

 


  在宁德,与林聪有关的文物古迹,历经了明末倭寇侵扰、抗战日军战火,“文革”破“四旧”等浩劫,但庆幸的是,仍有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供凭吊与传承。

 

 


  蕉城区七都镇区所在地是林公的家乡。林聪故居历经500多年保存尚好,这座肇基于明洪武年间的大府第,占地3660平方米,为三进古典型廊院式住宅,堂皇古雅、肃穆大方。门前仍存夹石旗杆4对(原有十对),大门楹联“经国名臣第,翰林太史家”。

 

 


  在故居里,林氏家族的传家宝——明成化六年(1470年)宪宗皇帝敕赠林聪父亲林观为副都御使和赐赠林聪母亲为诰命夫人的圣旨。该圣旨长3.7米,宽0.31米,用蓝、红、黑、黄、白5色锦线织成,上绣双龙与祥云图案,楷书字迹清晰,钤印有“制诰之宝”和“广运之宝”御玺,轴头为名贵黄杨木。据林氏族人说,林聪及家人曾接受皇帝圣旨27道,如今仅存此一道,实为稀世珍宝。故居还保存着明代后期雕刻的林公夫妇两尊木雕彩绘像,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展示出林公当年“功事年深”、“不严而肃”的风采。

 

 


  故居不远处有一座少保祠,乃明万历年间为纪念林聪而建,占地400多平方米,现为林氏宗祠。

 

 


  紧邻少保祠旁,有一座冠英坊。坊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后毁于倭寇,清乾隆元年(1740年)复建。“文革”中被拆卸倒地,造反派正欲将石构建打断敲碎时,被时任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及时阻止,以留下为人民修桥铺路为由得以保存。1990年石坊建新如旧,重现辉煌。

 

 


  在七都溪的古渡口附近,林氏后裔修复了一座“三仙祠”,祠里所供神像: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与罗贯中。据说神祠初建于林聪生活的年代,这“三仙”凑在一起,估计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莫非三位大文豪都是林聪的偶像?

 

 


  林公66岁时付积劳成疾,病逝于刑部尚书任上。明宪宗“惊闻噩耗,深表哀悼”,下诏“由工部营丧事,兵部给驿舟以送”,还下旨赠“荣禄大夫”,谥“庄敏”,灵柩从京城运回七都。林公生前为正二品大臣,死后追赠一品,享受中央政府最高职官级别的丧葬礼遇。一国之君动用国力,甚至并兵力为一位大臣的后事做如此高调且具体的安排,应该是罕见的。

 

 


  林公之墓位于七都背面的铜镜长头山,墓按御葬规格,规模宏大,依次有神道碑、石门楼、墓志铭、石兽、石臣、圣旨亭、京殿、宝城。大墓主体保存甚好,“凤”字形结构,花岗岩石雕砌,大气、肃穆、精致,应是闽东最为壮观的古墓。

 

 


  站在历经500多年风吹雨打,依然如故的三合土墓坪上,俯瞰山脚下又清又亮的一溪东流水,流水舒舒缓缓,如一条太极线,勾勒出两个半弧形,“太极”怀抱着两个美丽的溪坂,一个叫溪池,一个叫铜镜,连名字都渗透着文化的墨汁,这便是霍童溪最清幽最天生丽质的经典河段了。远眺面前群山,如一面书案,两旁各矗立一个笔架,那一支“谳狱甚明,清声益振”如椽大笔又在哪里呢?

 

 


责任编辑:FMT

 

【版权申明】原创稿件,版权所有。其他微信公众平台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使用。凡侵犯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中共蕉城区委宣传部网络办)联系电话:0593-2823067。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