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起去探寻宁德规模最大的名贤古墓
在蕉城八都白鹭洲对岸的上坂山上,有座500多年前的古墓,一位明朝中叶的本土名贤,安然地在那里躺着,仿佛仍在荫蔽着子孙后代和一方山水,浸透出一份历史的沧桑、肃穆与神秘。
古墓座东南朝西北,呈“凤”字型,相传原墓地面积有百亩之多,墓道口紧邻宁屏公路旁,依次有神道碑、石门楼、墓志铭、石兽、石臣、圣旨亭、京殿、宝城。古墓主体保存尚好,花岗岩石雕砌,应是闽东最为壮观的古墓。墓前的空间虽然逼仄,却有“双带”弥补,面前有两道清净的溪水缓缓流淌,宛如玉带,远处是三重连叠的山峦,尤如案桌,山为屏风水做罗带,背山面水的这块墓,不愧为一块风水宝地了。而朝圣的后人呀,则仿似穿越了时光隧道,来到了大明王朝,享受着先祖带来的荣耀。
顺着被岁月磨亮的青石板铺成的墓道石向上,青石板缝里长满了盈盈的小草,路旁的油菜花、紫云英争相斗艳,陪伴着斑驳的石栏,在灿烂的斜阳里,展示着墓主人的光辉一生。
这位墓主人的一生,历经明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六世皇帝七个年号,受到三朝帝王的重用,为官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一生弹劾无数的皇亲国戚朝廷重臣,犯死谏两次,下重牢两次(一次死牢),却又官升至刑部尚书,不断在被贬与重用之间轮回,这位的传奇而又神秘的历史先贤就是蕉城七都籍明代刑部尚书林聪。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已是61花甲之年的林聪升任刑部尚书,5年之后,积劳成疾,病逝于尚书任上。朝延众卿悉闻林公辞世,齐齐祭悼,涕泣吊唁十多天,京城百姓也都叹息流泪。大明王朝为了嘉奖他的丰功伟绩,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赐御葬,下昭由工部负责林公墓修建,兵部负责安排车船把棺椁运回家乡,还派谴礼部尚书主持林公的丧事。林聪的灵柩从北京由亲属和刑部、礼部、工部官员护送回宁德七都故乡,沿途逢民哀泣,遇府吊祭。族人明了他的心事,就选中了这个面对鹭洲的铜境山,修墓建陵,朝拜的后人从古至今延绵不绝。
一国之君动用国力、兵力为一位大臣的后事做如此高调且具体的安排,应该是罕见的,实是宁德引以为傲的一段历史。坊间还相传,明宪宗亲赐金头银像等贵重物品陪葬,为了防盗墓贼,更命布政司参仪督建36座真假林聪墓,更增添了这座古墓的神秘色彩。
{背景资料}
林聪(1417—1482),字季聪,号见庵,宁德市七都人,23岁时(明正统四年(1439))考中进士,成化十三年(1477)秋,官拜刑部尚书。林聪一生历官达42年,为官清正,勤政廉洁,敢于谏言,曾三起三落,二次入狱,但依然坚贞不屈,不畏强权,务实为民,被誉为明景泰年间第一谏臣。
林公担任刑科给事后,被其查办的贪官,据史书记载,仅二品以上的官员就达12名,其中不乏皇亲国戚、重臣勋将。所奏的弹劾疏奏语犀利、言辞恳切、惩肃态度坚决,留下《奏议》若干卷,现仅存八卷。
林公最大的功绩是对中国司法体制建设的贡献,他主持制定了朝审制,实质是缓重狱,即“春审秋决”制,是中国法制史趋向文明的一个重要篇章。林公的法制思想是以“天下之法度”改革“朝廷之法度”,即以“以民为本”改革“以君为本”的法制传统,体现了法度“至平、至公、至当”的三大主张,这一法制思想,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遗产,影响至今。
现尚保存完好的林公尚书古迹有:少保祠、冠英坊、都宪坊、林公墓、林陈氏墓及明成化六年(1470)宪宗皇帝敕赠五彩圣旨一道等。
责任编辑:FMT
原创稿件,版权所有。其他微信公众平台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使用。凡侵犯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中共蕉城区委宣传部网络办)联系电话:0593-2823067,13860301986。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4-07)在宁德有一道来自500年前的圣旨
- (2015-09-15)说起他的名字,在宁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2015-05-06)大明王朝的一代名臣, 在宁德留下了什么,一
- (2015-06-09)刑部尚书的三起三落, 告诉你明朝官场的那些事
- (2015-10-22)什么才叫做真的锻炼?七都中心小学来告诉你啦
点击排名
- (2015-04-07)在宁德有一道来自500年前的圣旨
- (2015-10-22)什么才叫做真的锻炼?七都中心小学来告诉你啦
- (2015-09-15)说起他的名字,在宁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2015-07-06)带你一起去探寻宁德规模最大的名贤古墓
- (2015-06-09)刑部尚书的三起三落, 告诉你明朝官场的那些事
- (2016-03-15)他不谙官场世事,却成了古代闽东籍人氏中官阶
- (2015-12-24)是它,见证历史变迁,沉淀岁月风华
- (2015-10-22)他和他留下的文物,每一样都堪称经典
- (2015-05-06)大明王朝的一代名臣, 在宁德留下了什么,一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