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悠悠赤溪情 > 乡土人文 > 正文

惊叹!把舞蹈旋律二者紧密配合的艺术

2015-08-05 11:19:54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傅海清

 

 

 

每逢新年佳节,我国城乡群众都有"舞狮"的传统活动。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在“舞狮”艺术创作和表演上形式成了各自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如北京的“高碑店单狮”,湖南的“武打狮”,四川的“高台狮”,广东的“醒狮”等。

 

 

赤溪素有“茶乡菇镇”之称,山青水绣、人杰地灵、是个文献之多,民间艺术荟萃,百戏杂陈,内文拳、舞狮、龙灯舞、纸扎、高跷、铁机等民间艺术极为丰富多彩。其中“舞狮”,在闽东内外更是独一无二的。赤溪人爱耍“舞狮”,这与全国各地群众“爱耍”一样,有个共同的主要原因乃是宗教有关。我国民间舞狮,始于三国,到南北朝以后更为盛行。杨铉之《洛阳伽蓝记》就有详细地叙述当时洛阳秋寺佛像出行,“僻邪狮子,引导其前”之说,也是吉祥如意的化身,舞瑞狮祈求太平,这就成了赤溪群众最喜爱的节日活动之一。1984年,省群众业余文艺汇演,赤溪舞狮队应邀参加表演,轰动福州城。

 

 

赤溪“舞狮”是由当地一名拳师为他们的徒弟玩耍,以家中“竹蔑”为架,用布裹身,三人配合,使狮子以跳动为乐。其造型与白居易咏《西凉伎》诗中的狮子相似,也是“假面胡人假狮子,扎竹为头丝作尾,金眼睛银贴齿,奋迅布衣摆双耳。”狮身长约3米5,高1米7,狮头、狮身、狮尾、狮足,由两人伴在里面跳着,边走边舞边跃,并配合锣鼓。

 

 

关于赤溪民间舞狮法,我区有两种,一种是“文狮”,城关小东门纸狮属“文狮”,着重于表情,而赤溪布狮属“武狮”,并着重于武术技艺,由舞狮球者先打一场四门拳术后,接着有缘柱、登山、下岭、飞岩等套路。被刻画的淋漓尽致。表现出狮子善于嬉球的性格,如坐立、蹲卧、舔毛、伸足、抓痒、洗脚、拉须、打圈演得维妙维肖。狮子听鼓、伸懒、藏球、追逐,显得那样诙谐轻巧。一会儿脚葡伏、一会儿纵身跃起,表演得抢球、啃球、寻球、趴球、失球动作层次分明,千姿百态,引人入胜。更为突出的是体现雄狮的威武,在大锣、大鼓、大拔的伴奏下,摆开阵势,演得火热,而举、跃、跳、滚、旋、吼更为凶猛刚毅。

 

 

舞狮一般为三人组成,一个舞狮头,一个舞狮尾,一个舞狮球,靠人力直接操作而成,这就是要求舞狮者必须具备有良好的腰功,腿功以及过人的臂功。以脚踏地,以腰扭动,前后两人都要锐敏的反应和协调的默契。“舞狮”整个过程,要有优美的武术功力,配以协调的锣鼓节奏,所以“舞狮”是技巧,舞蹈旋律二者紧密配合的艺术。

 

 

 


责任编辑:FMT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