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茶乡新韵 > 漫说茶史 > 正文

那“天山”里的绿茶之地

2016-03-14 17:58:34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 陈言氵斗

 

天山山脉

 

  天山绿茶的原产地主要在蕉城区洋中镇漈头村与章后等村境内。有内天山、中天山、外天山三地。漈头村境内的天山顶山,是天山山脉的中段,在天兜山东北,主峰海拔1134米。内天山因村在天山里,故又名里天山,海拔1000米,在漈头村东偏北,路程3公里,天山西北方向。中天山,在章后村北偏西,路程4.5公里,天山东南麓,海拔980米。外天山又名铁坪坑,在章后村北,路程4公里,海拔950米,天山南麓。此三处“天山”都是天山绿茶的原产地,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未年。

 

天山古民居

 

  外天山周围有“上十八丈”、“下十八丈”、“虎头冈”、 “陈门里”、“朱后”、“葛藤山”、“龙潭头”等诸多小村。这些山村都地处千米以上。面向洋中的一边形成九龙山脉,隔溪驰向洋中。面向东山的形似笔架,人称笔架山。面向林坂的虎头山,有一瀑布名为“午日龙潭”,气势非凡。在林坂村,有一对联曰:“笔架凌空藏虎豹,砚池蓄水起蛟龙”,形象的展现了这里的山形景观。内天山原有茶园100亩,外天山有200亩。中天山也有几十亩。

 

 

 

  天山绿茶更广泛的产区应是指蕉城西乡洋中、石后、虎贝及霍童、九都近邻天山的部分山村及支提山。这些山区海拔平均都在800-1000米。气候温和,四季雨量充沛,烟雾缭绕,再加上适宜于茶树生长的土壤条件,为绿茶的生产创造了优越的地理条件。民国时期,鼎盛时仅洋中的茶产量就达3千担,形成家家户户种茶、制茶,茶贩几百人遍布全乡,拥有十几家茶行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福州的苿莉花茶闻名中外。而福州的茉莉花茶就是用天山绿茶和福州地区产的茉莉花窨制而成的。当年洋中一带产的茶叶都是通过陆路人工肩挑,经溪富、梧洋、知府坪、后溪诸村到罗源中房、连江运到福州。

 

 

  天山山中有名泉。据周玉璠主编的《宁川佳茗》称“支提山的小童峰”“旁有仙井、泉极甘洌”,还有“一线泉”,从石壁中出,味洌,亢旱不竭;那罗岩,“群峰插汉,北涧崩流”;辟支岩“水滴如浆”,味甘洌,盛以石盆,额曰“天浆甘露”,亢旱不竭;雨花岩“高数十米,泉喷如玉,昼夜不辍,右进数百步为珍珠帘,悬崖乱瀑,络绎而下,或时风起,右旋左转,如倾万斛珠玑,对立神爽”。天山名泉滋润了天山的茶树,独特的高山环境,产出了优质的天山绿茶。而以名泉冲泡出的天山绿茶更是清香四溢,色、香、味俱佳。正所谓,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而支提、那罗、辟支的历代高僧都是以名泉泡茶敬奉来客。

 

 

  源于洋中镇章后村与漈头村之间千米山峰——无坪山宝顶峰、中天山的滞下溪,除有峰恋上碧波荡漾的“中心湖”之外,沿溪又有住泊龙潭,千日龙潭等瀑布和溪涧深潭。午日龙潭,地处天山山脉九龙山以东,据清乾隆《宁德县志》记载,午日龙潭“四山环绕、树木蓊郁。岩头瀑千寻,泻落潭中。其潭有三,蒙密不见天日,惟正午时,日方照之,故名午日龙潭。祷雨辄应。”传说,该龙潭古代有蛟龙,从洋中溪“龙潭石”溪潭,飞跃居天山龙潭头“午日龙潭”。清乾隆福宁郡守李拔撰《午日龙潭》诗曰:“坂桥溪畔水拖兰,潭下骊龙睡正酣。潜德等闲田未见,惟余午日曜天南”。 

 

 

  天山“午日龙潭”附近村民多于岩上垦园种植茶树,采制茶叶品质特异,尤是清明日正点响雷时节采制的茶芽具有药用功效。当地村民还于每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的午时,在龙潭岩上、山涧湖畔采集草药,制药茶,治疗风寒、滞泻等疾。相传,古代有一位称“程公(程仙翁)的人,常于附近采摘正天山茶和岩上草药,泡制药品,为民驱邪医病。有一年端午节他到“午日龙潭”山岩采药,忽然顿觉自己身体飘然轻举而升空“成仙”,人们说这是午日龙潭的“龙王”给了他好报应。至今洋中一带山区村民还保留着五月初五午时上山采茶采草药用以治病的习俗。人们认为此时的百草皆可治病。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End·

 

责任编辑:FMT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