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丸の还是家的味道~~
随着浓重乡音的吆喝声,
深夜巷口里,
母亲端出一碗热腾腾的美食
浓浓的亲情,挥之不去
.......
很长一段时间,央视上的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让人久久不忘。在南方小县的蕉城,也有一种的小吃——江南丸。
之所以取此名,大意是早年广传于江南一带,可见名气。当然,这样的解释,显然是有点蹩脚,但不得不提“彭记江南丸”。明代宁德县城,就有“后场彭”之大姓,一直延续清代,彭姓仍列入有“崔彭陈林左”五大姓之称。所以,“彭记江南丸”,可谓地道的老宁德产物,加以是彭氏祖传手艺,特别是江南丸的皮,据说是配料的恰到好处,久煮而不烂,且弹牙爽口,凭借如此的特点,彭氏制作的江南丸斩获1992年福建省名小吃风味特别奖。
记忆中,县城家家户户逢年过节有包江南丸之习俗,在当年经济都较为窘境的条件下,制作自然小心翼翼:先是把糯米、大米按比例搅合后,在水缸中浸泡;而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待米浆压榨成浆团,按口型大小搓成袋形,一粒正如鸽子蛋大小;再适量加入馅料。据说,最早的江南丸包的只是咸馅,以瘦肉、虾仁等为主。
这种添加虾仁的做法,估计也是南方沿海城市的喜好。
到后来增加了以糖、芝麻、研碎的花生仁为主的甜馅,许是为了扩展另一种味道。不过,老人常说,咸馅为“丸”,甜馅为“元”(汤圆的一种)。待一切备齐后,就剩下煮的功夫了,视锅中江南丸浮上来便可食用。可喜的是价位不贵,一碗十个丸,才五块钱。
小时候,并不常吃到江南丸。大抵是小学二年级吧,我的母亲正好在县城饮食公司,分到当年体育场东门边的“县国营饮服公司中南店”,做江南丸和汤圆。
那时亲眼所见,在我看来,这两种小吃最大的区别是,汤圆的馅只是一个四方块的糖,吃的时候,还可打上一个鸡蛋,用热汤搅拌熟;而江南丸则比较繁琐:馅料有瘦肉,半星点肥;葱花,上好的福州酱油;但一定要有虾仁,剁成小磨。
一到暑假,当年住在县武装部宿舍,地点就是现在的都市商厦。现在,旧址的崇文街大门口的那一口井仍在。从崇文街朝前林路小巷,穿过中南街,绕到一小,便见到母亲的“单位”。
说是想母亲,其实,更是口馋。去的时间也要把握好,待到黄昏,店要打烊时才去,粉脸的老师傅便说,来,剩下的正好一碗。哈,我便高兴地一直点头,美美地吞下口水。而母亲用手拍围巾上的面粉,在一旁微微地笑。这种等待成功的结果与去的次数几乎不成比例,后来,母亲调到地委食堂的早点班,这种可怜的“奢侈”如同残局而结束。
现在的彭氏江南丸,在澳风大厦旁的一个小弄道上。彭君珍和一个帮手,三张方桌五六个塑料凳,一个灶台和摆放江南丸的灶桌吧。这便是所有的行当了。江南丸的皮——如果形容的话——个个像鸽子蛋壳,耸起来。
热腾腾的小木灶台上,摆放着咸甜两个罐子,现场随客人喜好,当场包好,下锅。在灶台后的墙上,还挂一个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电话号码。摆摊的时间是固定的,在下午两点到四点半。这倒是让人好奇?我问彭姐,她说,因为是手工制作,皮,是有限的。
即便现在,晚上磨料,附加一整个上午赶馅,还要速冻备着,寄到武汉、南京、上海等客居外乡的家乡老客户,更有打来电话要寄到台湾去的。现在的彭记江南丸,传到彭君珍已是第四代,听她说,小时候一放学,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洗好手,跟着爸爸妈妈包馅,在一边包馅中,掌握技巧。这样的画面,一直重复到如今的彭姐可以独自担当所有的制作过程。
她说时,我的脑海里竟然重复地播放着画面,一直到她突然说的“因为是手工制作”中,竟然被“手工”两个字刺了一下,才如梦醒似得,想起母亲的中南店,满店铺的白色粉尘,蓬头垢面,那时真不知道她们有多辛苦。
而今有空时,我去澳风大厦点上一碗彭记江南丸,细细咀嚼其中的味。
.......
·End·
责任编辑:Lch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10-31)舌尖上的蕉城——江南丸
- (2014-12-03)蕉城煎包——有种味道叫回忆
- (2014-12-10)这个味道只有宁德人才懂!
- (2016-09-18)来自台湾的烘焙味道,在宁德就能找到……
点击排名
- (2015-01-07)霍童肉丸,用味道诠释经典
- (2015-01-16)街头美食——霍童肉丸,用味道诠释经典
- (2016-09-09)宁德年节必不可少,每个宁德人都吃过!
- (2015-08-13)“妃子笑”,我还要!——来自吃货的告白! 今
- (2014-12-03)蕉城煎包——有种味道叫回忆
- (2014-11-27)《舌尖上的宁德》之肉丸
- (2014-06-02)10种美味粽子做法送给你
- (2014-09-02)舌尖上的宁德(贰)——畲家乌米饭
- (2016-08-09)中国各地都有光饼,都有故事,而宁德人独爱这
参与评论